小时候玩的电子游戏(70年代,没手机,没电脑,人们玩什么呢?)

十日日十日日2023-10-3069 阅读0 评论

70年代,没手机,没电脑,人们玩什么呢?

七十年代没手机,没电脑,人们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广播和报纸。

成人业余时间玩的是各种乐器:二胡,笛子,手风琴为主,自弹自唱,或你弾我唱。

在简单的场地上,打乒乓球,打蓝球。

家里堂屋的梁上挂上二个吊环,一个人练臂力,二人时则下象棋、军棋,人多可以打扑克牌。

听说了那儿放电影或有演出,便结伴骑上自行车赶很远路去观看。

女人们最多的是手里做着活:打毛衣,缝补衣物,纳着鞋底,聚在一起聊天,说说家长里短,市井传闻。

小朋友们玩得内容就更多了:打弹子,踢毽子,荡秋千,挑游戏棒,玩打仗游戏,跳绳,跳橡皮筋,扔沙包,丢砖头,翻香烟売子,叮橄榄核,还有躲猫猫等等。每天玩得满头是汗。

当时的玩具能自己做,全都是自己做的,很少购买现成的产品。


小时候玩的电子游戏(70年代,没手机,没电脑,人们玩什么呢?)


小时候玩的电子游戏(70年代,没手机,没电脑,人们玩什么呢?)


小时候玩的电子游戏(70年代,没手机,没电脑,人们玩什么呢?)

70年代,没车,没手机,没钱,也是有很多开心有趣的事情玩,大家吃完饭了,大人出去串门,坐一起聊聊天,打打牌,下下棋,小孩那就跟丰富了,做做游戏,跳跳蝇,捉捉迷藏,跳跳舞,白天去河里抓抓鱼!可开心了。

追求娱乐是天性,它随着科技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日益变化着。生产力的落后相对制约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幸福指数的大小却不能以贪和富为尺度来衡量。古代人应该比现代人更亲和自然,因为外界信息干扰少,或许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感悟原生态的东西。在物质贫乏之时,精神世界更渴望得到蔚藉和满足。

每个年代都有其时代烙印,根据地域的不同,环境的差异,造就和形成了不同的娱乐追求形式。才使得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状态中得到快乐。从而,来排遣寂寞,解脱烦恼,打发时光,以此来感受生命赋予的真正涵意。

近而言之,对于在七十年代乡下农村长大的人,他们眼睛里看到最多的是田野和庄稼,还有整日忙碌的父母长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更多的自然风光永远是最亮的景色,成了最灿烂的回忆。所以,在玩的时侯总是就地取材,立足现状。当然,也并非单纯地玩乐,总是在帮父母做些农活,一边干活一边寻找乐趣。多少看来,还是一举两得的美差。

放学后,会牵着一群羊去山坡,溜草地,一边放羊一边捕捉鸣虫,或跳进河里抓些鱼虾;春天来了,正值繁忙时节,会在田里一粒一粒帮父母点播种子。夏天来了,会一畦一畦地捡拾田野遗落的麦穗,或钻进庄稼稞里割草;秋天来了,在青纱帐里帮家人采摘果实,到了晚上,与星星为伴,到地头庵棚里看青;冬天来了,便扫下路上的枯叶,一篓一篓,背回家中做牲口饲料,还常爬上树去搬下干柴,做为屯集过冬的柴草。

那年那月里,乡下成长的孩子们也吃着苦,也锻炼着,也玩乐着。勤劳和天真孕育了质朴和善良。因为父母如同一粒粒粮食一样眷恋着土地。而他们是嗅着泥土气息长大的,生命根扎在那里,快乐都是自然和手工制作的,不用刻求和雕琢,没有用过多的金钱索取。

快乐,永远在青春年少的眼睛里闪烁。憧憬的美好,始终寻找着它的去处。女孩子们拆下线头做毡子,也早早地学会烧火做饭,甚至还学纺花织布。淘气的男孩子们在草垛上折腾着,甚至能斗胆悄悄爬上房顶上去;孩子们叠四角摔打,用自行车链条做个洋火抢,你追我赶。又时常在河堤上扒下泥块儿,捏些团团,再印小人儿。田间,地头和巷子,持着木棍子,枝条儿刻武器,沖冲杀杀;用硫璃蛋儿,石头子儿走圆格……丰富多彩的生活陪伴着童年长大,在风中,在雨中,在旭日彩霞里,在一缕夕阳中,都见证了幼小的身影。

那个年代,没有泯灭的童趣点燃了希望。逢到红白喜事,过年过节,便成了玩的高潮。因为热闹的场景总能调动孩子们的激情,像今天的晚会一样让情绪飞扬起来。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