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
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
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
,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
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
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
卧薪尝胆,入木三分,破釜沉舟,乐不思蜀,主要人物是谁?
1.卧薪尝胆——勾践;
2.破釜沉舟——项羽;
3.闻鸡起舞——刘琨;
4.三顾茅庐——刘备;
5.入木三分——王羲之;
6.乐不思蜀——刘禅。
具体成语故事如下:
1、卧薪尝胆
乐不思蜀的典故指的是谁?
刘禅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于《三国志》,《三国志》记载了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的历史,这个典故是主人公是后主刘禅,在《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有记载这样的内容:
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是一个典故,源于中国汉代蜀地的一个故事。相传汉武帝时期,蜀地一名官员刘备因为过度沉迷于玩乐而不思进取,被朝廷调离了蜀地,他离开时感到很是失落,回望蜀地,感慨道:“此地可乐不思蜀。”
后来,这个典故就成了用来形容人沉迷于某种快乐而忘却了现实的说法。
而刘备则因为离开蜀地而开始了他的漫长征程,后来他在三国时期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