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建文帝没有失败,那么明朝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1、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和朱标的性格都差不多,是宽厚仁慈的、至纯至孝的那种,如果建文帝当时不失败的话,我想明朝会出现中兴的局面吧!朱棣长年驻守在北方,也就养成了如狼狮虎的性格,这也就导致朱棣上台后大兴恐怖组织。
2、这是很多支持朱允炆的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充分展示了建文帝的仁慈之心。
3、逃出去了 朱棣后来派人找到了他 可能是因为建文帝答应做个普通人朱棣才不管他吧。
建文帝到底去哪儿了,为什么朱棣搜遍世界,也没找到他呢?
个人认为,建文帝当时在皇宫的大火中被烧死或者出逃了,所以朱棣搜遍世界,也没找到他。朱允炆 生于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英天府(今南京)。朱允炆是明朝元祖朱元璋的孙子朱彪的次子。朱彪长子朱雄英去世。朱元璋妻子去世后,张氏家族,朱云文的母亲,吕的母亲,得到了扶正。
另外还有可疑之处就是当时朱棣并没有找到象征帝国权利的玉玺,另外尸骨虽然已经焦黑不堪,但确定与建文帝身高体型不符,还有就是崇祯帝曾想为建文帝拜祭,居然无人知晓其坟冢,恐怕本来就没有这个坟冢吧。
据后人猜测,胡濙如此火急火燎,说明他一定找到了朱允炆,而且当时的朱允炆已病入膏肓,命不久矣,这也侧面印证了朱允炆死于1423年的说法。
朱云文神秘失踪。从当时的制度来看,如果各级官僚都尽到了职责,朱云文早就被发现了,不可能长期隐藏。朱云文一直没有被发现,这说明有人故意庇护他,这股势力的力量足以抵挡皇权。也就是说,这股势力可以随时挑起朱云文来反对朱棣。陆步伟早就说过养皇帝的好处,不只是百倍回报。
第一种说法是在朱棣攻破城门时朱允炆就已经自焚而死。根据史书记载,朱允炆确实是在大军入城后,携皇后跳入火中自焚。朱棣看到此种情形,派人前来抢救,但为时已晚只剩建文帝的尸首。这是永乐年间权威的史书所记,按道理来说是比较权威的,但事实上朱棣执政后有关建文帝时期档案被全部都被销毁。
所以,朱允炆藏起在深山的可能性很大。一位养尊处优的皇帝,在深山之中自然不法生存,他落发为僧,隐藏身份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做也需要有人收留他,帮他隐瞒身份。而这个幕后的人很可能是姚广孝。
建文皇帝的谥号惠皇帝是谁所加
建文皇帝的谥号惠皇帝是黄彦清所加。建文为明朝第二个皇帝惠宗朱允炆的年号(1399年-1402年),前后共四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废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1402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明神宗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下诏恢复建文年号。
建文皇帝的谥号惠皇帝是黄彦清所加。建文皇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到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惠帝”不是建文皇帝的谥号,而是庙号~建文被叔叔从皇位上赶下来以后,终明一朝都没有庙号~到了南明弘光元年七月才上庙号惠宗。
建文帝生死之谜,谁能详细解答
应文指的是建文帝朱炆,应贤、应能分别是指建文帝的心腹近臣杨应能、叶希贤。匣中还有一封信,上面写道“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建文帝一看,便明白这是太祖皇帝早就预料到自己会有今天,传此密匣,告知自己剃发为僧从密道出逃保命。
明朝建文帝生死之谜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后,燕王朱棣带领精锐之师驾船擂鼓,从江北南下。建文帝派人过江议和,愿意划江为界,叔侄各占一边,但胜券在握的朱棣断然拒绝了。公元1402年六月初三,朱棣的部队攻占南京皇宫。当朱棣进入皇宫时,皇宫内正烈火熊熊,建文帝已不见踪影。
建文下落之谜虽然朱棣宣称在宫中找到建文帝(惠帝)的尸体,并为他举行葬礼,但朱棣对建文未死的传言不敢掉以轻心。溥洽是建文帝主录僧,《明史·姚广孝传》记载“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濴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
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 焚而死的。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燕王朱 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征战,燕王获得全胜,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燕王统领大军开进南京金川门。当燕王军队进入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
朱允炆,明洪武十年出生于应天府,是太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因朱标英年早逝,所以在朱元璋去世后,继承了皇位,成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称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大大缓和了朱元璋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史称“建文新政”。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