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倒戈事件(郭松龄倒戈事件是哪一年)

十日日十日日今天4 阅读0 评论

郭松龄率7万精锐打到奉天城下,究竟为何以失败告终?

二:盟军的背叛 郭松龄反奉他与冯玉祥将军是有过协议的,郭松龄打回山海关之后,冯玉祥会派出自己的部队对张作霖实行两面夹击的策略,而当郭松龄已经打到巨流河下的时候,冯玉祥还是按兵不动,这直接导致了郭松林部队要*面对三面夹击使得郭松龄回天乏力,最后导致了整场战争的失败。

郭松龄倒戈事件(郭松龄倒戈事件是哪一年)

据我所知,郭松龄率7万精锐打到奉天城下,还是失败告终是因为:郭松龄 打的旗号不对;郭松龄所谓的起义部队民主思想没有得到彻底的渗透;结盟对象冯玉祥不给力 ;张作霖的有援军,尤其是日本关东军 。

虽然郭松龄有才,但是郭松龄在投靠张作霖之前的人生,却并不如人意。他先后投靠过清政府和革命军,但是受政治大环境的影响,清政府亡了,革命军护法失败,大家各奔东西,因此35岁的郭松龄只得回到奉天。正好,张作霖筹办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正需要专业过硬的技术教官。

因为日军在1919年建立了关东军,关东军的战斗力比冯军军强多了,关东军收拾郭松岭就像是在找事。没有关东军的支持,郭松龄根本打不过冯军军。经过郭松龄的反拜,日军还希望郭能比张更听话,与郭秘密接触,并希望郭答应向日军低头,向张学习,继续充当日军侵华的马前卒。

张作霖为什么要把有将才的郭松龄逼反?

因为政治观念不合,杨宇霆是留日派,郭松龄是大陆派,杨宇霆又深得张作霖的重用,所以逐渐与郭松龄不合,导致最后郭松龄起兵反抗。

郭松龄自然看清了他自已在奉军中的地位,因而意气消沉,加深了对张作霖的不满,萌发了倒戈的念头。日本之行让郭松龄找到了反张理由1925年10月, 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和奉军均派人赴日本观操。国民军的代表为韩复榘、程希贤等,奉军的首席代表为郭松龄,他们在东京同住帝国旅馆之内。

郭松龄倒戈事件(郭松龄倒戈事件是哪一年)

因此,张作霖有意抑制郭松龄,并通过其他势力对其进行制衡。郭松龄出生于奉天东郊渔樵寨村,家族源自山西太原,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代。他的祖先在明朝时迁至东北戍边,至清代,家业衰落,其祖父一代迁至渔樵寨村。

郭松龄反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率领奉军主力浴血奋战,立下大功,但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张作霖却让郭松龄坐了冷板凳,连个督军的位置都没给他,让郭松龄怀恨在心。

郭松龄是张作霖手下的一员虎将,是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极为倚重的心腹。不过虽然张氏父子对郭松龄宠爱有加,把他从一介白丁提拔为东北军高级将领。但在1925年,郭松龄却突然反水起兵反奉,差一点要了张作霖的老命。

郭松龄反奉一是因为受到了杨宇霆的排挤,二是和张作霖理念不和,所以才决定率兵反张。郭松龄早年曾参加革命,后来结识张学良得以脱颖而出。郭松龄毕业于陆军大学,早年参加过同盟会。

谁能给讲讲“郭军反奉”

“郭军反奉”指的是郭松龄反张作霖的历史事件。1925年10月,郭松龄奉命作为奉军代表赴日参观“秋操”(日本陆军大演习)。当时,张作霖正派人赴日乞援,并传闻拟派代表与日本签订密约,以承认“二十一条”为条件,换取日本供给大批军火,用来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郭于是立即派人携带一份密约去包头与冯玉祥接洽,双方议定由冯玉祥据西北,直隶、热河归李景林,郭管辖东三省,冯、李共同支持郭军反奉。11月19日晚,郭松龄在天津国民饭店秘密召集亲信旅长刘伟、范浦江、霁云、刘振东等人举行紧急会议,公开表示对张作霖、杨宇霆所作所为的不满。

郭松龄对待外国介入,欠缺认识,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果日本介入郭军反奉时,未订立最终决计,实欲于郭张两家待价而估。由于遭郭严词婉拒之后,遂完全舍郭投张。郭松龄此举,虽然彰显民族气节,但是自外交兵略来看显著不智。《孙子兵法》曰:“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时有郭军将士互问,“进奉天干嘛?打老帅吗?做人得讲良心。”其中炮兵指挥邹作华,就暗把炮弹引信取下,使郭军炮击虽中而不能炸。盟友不力。郭松龄以“倒戈将军”冯玉祥为盟友。反奉之初,郭与冯玉祥、李景林秘密结盟,相约共同讨奉。

精锐奉军反水,张作霖差点烧帅府逃命,郭松龄大好形势为何兵败?

因此,郭松龄倒戈反奉的根本原因,其主要就是奉系内部矛盾激化所致。郭松龄起兵之后,一路进军,势如破竹,奉天城危在旦夕,城内更是人心惶惶。就连张作霖此时也心生胆怯,一面他准备烧掉大帅府,一面找来他的“钱袋子”王永江,对他说道:“我现在决定走了,省城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对此郭松龄多次向张作霖提出建议,将奉军撤到关外,以百姓利益为重,休养生息,被张作霖拒绝。1925年10月初,郭松龄代表奉军去日本参观军训,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张作霖正在跟日本进行一笔以出卖中国主权,换取其军火援助的交易,立刻怒发冲冠,对张作霖彻底失望。

所以就经常跑到张祝林那里打报告,张作霖其实也知道,郭松龄很有可能是在利用张学良,因此提点过几次。但张学良不以为意,反而激化了他们的矛盾。在第2次直奉大战结束之后,郭松龄本来功劳最大,但是得到的奖赏却是最少的,一怒之下他带着张学良的部队起兵造反。

第3个原因就是军心不稳。张作霖当时毕竟是东北王,在东北有着非常大势力和影响力。并且张作霖也是非常的会为人处事,对比于其他几位军阀来说,张作霖其实对于这些官兵来说是比较友好的。在郭松龄的队伍当中肯定是有不少士兵并不是真心想要反叛。

郭松龄倒戈事件的背后,谁是真正的幕后人物呢?

在民国时期的众多的军阀中,冯玉祥是真正在出尔反尔、反戈这一条道路上走到了极端的人,冯玉祥的一生都在出尔反尔,通过背叛别人为自己谋取权利,郭松龄只是冯玉祥背叛人生路途中的一个过客、是他背叛史中的一个点缀。

郭松龄当时登报反对张作霖,却拥戴张学良。对张学良来说无异于是一种煎熬,他不想得罪父亲,也不想郭松龄走极端;于是发电报劝他,但是郭松龄决心既定,并未接受张学良的邀请。后郭松龄又控诉杨宇霆的罪状,张作霖当即罢免了杨宇霆的职位,但是郭松龄并未领情。后又将张作霖的心腹姜登选杀害。

郭松龄倒戈事件导致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与直系军阀联合对抗冯玉祥的国民军,国民军退往西北。在郭松龄起兵之初,日本人明里打着“严守中立”、“不干涉”的幌子,背地里却与郭松龄接触,企图乘机取得过去没有得到的利益。拉拢郭松龄失败后,日本人转而与张作霖接触。

张作霖始终把郭松龄看作是辅佐儿子张学良的人物,郭松龄的快速升迁与张学良有着很大的关系,更与张作霖的寄予厚望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张作霖论功行赏,将山东督军给了张宗昌,江苏督军给了杨宇霆,安徽督军给了姜登选,而贡献最大的郭松龄却什么位子也没得到。

郭松龄倒戈后,向全国发了一份通报,内容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但是紧接着面对张学良的劝降,他开出的条件是“山东归岳维竣;直隶归冯玉祥;热河归李景林;郭回奉执政,统掌东北”。

郭松龄和张作霖 1925年11月21日晚,郭松龄正式发出了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将所部整编为五个军,率大军向奉天进发,正式武装倒戈反奉。而郭松龄之所以由奉系大将变为反奉先锋,除了对张作霖赏罚不明和坚持内战、对日寇签订卖国条约的不满外,他的夫人韩淑秀也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