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震理论(旱震理论被认可吗?)

十日日十日日昨天5 阅读0 评论

旱震理论的原理

旱震理论描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旱震理论(旱震理论被认可吗?)

耿庆国提出的旱震理论,通过分析地震前兆,成功预测了1990年代以来的多次大地震。这一理论揭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在震前1至3年半时间内往往成为旱区。旱区面积的大小与地震的强度成正比。在旱后第三年发生地震时,震级通常较旱后第一年内发生地震时增加半级。

除了“旱震理论”,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地震发生的前兆,比如“地震云”“雾霾预示地震”。但专家对此表示,首先要有充分的事实证明二者间内在关联性的存在,其次要能找出合理的物理理论论证二者的关联。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证明这些现象与地震确实存在关联。

由于应力的积累,可能会引起很多地质微裂隙;裂隙的增长,会使地下深部流体往上走,并且扩散。这个过程会导致局部增温,最终引起干旱一类的气候异常。旱震理论专家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

久旱必大震,这种理论古代就有人记录这种现象,古人认为,地震为阴阳地气不和导致;干旱也是天地之阴阳之气不和导致。而在现代的地震预测学当中,我国一名学者耿庆国提出了一条理论:旱震理论。这条理论提出六级以上的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

旱震理论认为:造成地震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地壳内部能量的集中释放。虽然这个释放过程很短,但是孕育能量的过程时间却很长。而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热量、电、磁等各种物理化学的反应。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导致低空大气出现异常的变化。

旱震理论(旱震理论被认可吗?)

旱震理论中“久旱必大震”是否正确?

1、古人认为,地震与干旱都是天地阴阳之气不和导致的现象。在现代地震预测学中,我国学者耿庆国提出的旱震理论,指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在震前1至3年半时间内往往为旱区,旱区面积越大,震级越高。耿庆国通过研究近百年来中国6级以上大地震的实例,发现大部分大震前有严重干旱发生。

2、大旱之后必有大震这条理论是否成立,旱震理论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3、可能是真的,很多老人流传下来的,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可能会有很大的地震。

旱震理论的简介

1、旱震理论,其观点革新了地震学界的传统认知,即破坏性地震(五级及以上)的准确预报与临震预警是不可能实现的。耿庆国,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师从著名地震学家傅承义教授,并深入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他运用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取象比类等方法,于1972年提出了“旱震关系,用于中期预测大地震”的理论。

2、旱震理论,打破了地震界主流的共识——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的预报与临震预报是不可能的。耿庆国师承著名地震学家傅承义教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和取象比类的方法等手段,1972年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在中国地震界处于非主流派。

3、耿庆国提出的旱震理论,通过分析地震前兆,成功预测了1990年代以来的多次大地震。这一理论揭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在震前1至3年半时间内往往成为旱区。旱区面积的大小与地震的强度成正比。在旱后第三年发生地震时,震级通常较旱后第一年内发生地震时增加半级。

4、旱震理论描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