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山戴云山被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戴云山于2005年8月9日荣幸地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标志着这座绿色宝地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保护。戴云山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植物种类。它拥有145科,393属,580种维管束植物,其中包括鹅掌楸、黄檀等国家珍稀林木,如福建柏、建宁椴和红豆树,以及本土珍贵树种如樟、楠等。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福建省最早的保护区之一,其建立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5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总面积达到9730公顷。
福建戴云山,这座被誉为闽中屋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宗教文化、历史遗迹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在这里,你可以沉浸在云雾缭绕的美景中,体验独特的宗教文化韵味,瞻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目睹珍稀动植物的生息繁衍。
戴云山海拔
该山海拔1856米。戴云山,又称迎雪山,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的主峰,海拔1856米。它是福建省境内第二高峰,被誉为“闽中屋脊”。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福建中部,平均海拔约700至1500米,其主峰戴云山位于德化县,海拔1856米,被誉为“闽中屋脊”。该山脉的地质构造属于浙闽活化古陆台,经历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造就了雄伟壮观的山体。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闽中,主峰海拔1856米,被誉为“闽中屋脊”。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发挥着显著的生态价值,每年能涵养25亿立方米淡水,防止土壤流失90万吨,释放氧气43万吨,吸收二氧化碳37万吨,吸收尘埃17万吨。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南部,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城市。在商洛市区四周的山岭中,最高峻的山峰是戴云山。戴云山又名大云山、搠刀山,海拔高度为1275米。这座山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城区西北十五里处,位临商州经板桥至洛南的道路左侧。
戴云山的主峰高耸入云,海拔1856米,是福建省内的第二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相呼应。其千米以上的山峰绵延千里,山峦叠翠,气势雄伟,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这里是他们梦想中的挑战之地。保护区内的森林郁郁葱葱,保留了原始森林的风貌。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二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泉州戴云山戴云山景点简介
1、戴云山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赤水镇,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统计,这里的动植物种类多达600多种,占全省野生动植物总数的48%,堪称闽南地区生态资源最为完整的大规模景区,特别适合进行科普考察和动植物研究。
2、戴云秋景展现出秋日的宁静,迎雪春潮则描绘了冬雪融化时的生机勃勃。一柱撑空象征着山峰峻峭,七里盘谷则展现了山谷的蜿蜒曲折。六朝真僧记录了古刹的历史沉淀,石帽顶冠则如冠冕般装点着山巅。风髻通玄描绘了山风拂过时的神秘气息,涧畔石英钟舟则寓意着流水石间的悠然时光。
3、戴云山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境内,距离德化县城关40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大面积天然分布的原生性黄山松林、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昆虫和植物模式标本产地、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濒危动植物物种,总面积达13474公顷。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1、福建戴云山,这座被誉为闽中屋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宗教文化、历史遗迹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在这里,你可以沉浸在云雾缭绕的美景中,体验独特的宗教文化韵味,瞻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目睹珍稀动植物的生息繁衍。
2、戴云山于2005年8月9日荣幸地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标志着这座绿色宝地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保护。戴云山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植物种类。它拥有145科,393属,580种维管束植物,其中包括鹅掌楸、黄檀等国家珍稀林木,如福建柏、建宁椴和红豆树,以及本土珍贵树种如樟、楠等。
3、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闽中,主峰海拔1856米,被誉为“闽中屋脊”。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发挥着显著的生态价值,每年能涵养25亿立方米淡水,防止土壤流失90万吨,释放氧气43万吨,吸收二氧化碳37万吨,吸收尘埃17万吨。
戴云山戴云山简介
1、戴云山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赤水镇,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统计,这里的动植物种类多达600多种,占全省野生动植物总数的48%,堪称闽南地区生态资源最为完整的大规模景区,特别适合进行科普考察和动植物研究。
2、戴云山,作为九派的发源地,其魅力在于那挺立的迎客松,仿佛张开双臂欢迎每一位来访的宾客。戴云寺周边的自然风光更是美不胜收,被历代文人墨客赋予了诗意的描绘。戴云秋景展现出秋日的宁静,迎雪春潮则描绘了冬雪融化时的生机勃勃。一柱撑空象征着山峰峻峭,七里盘谷则展现了山谷的蜿蜒曲折。
3、戴云山,又称迎雪山,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的主峰,海拔1856米。它是福建省境内第二高峰,被誉为“闽中屋脊”。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