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大夫祠建筑介绍
1、位于清同治年间的这四组建筑,以其整齐的排列展示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它们由头门、中堂和祖堂构成,内部设施丰富多样。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坐落在头门内,头门本身面宽三间,宽15米,进深九点二米,采用石柱支撑,明间设石门框,门额刻有资政大夫祠的字样。
2、资政大夫祠建筑群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朝同治二年,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三华村徐方正、徐表正堂兄弟俩人同时在兵部任官,均得到朝廷赏识,同治皇帝封赠了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和父亲徐时显为资政大夫(正二品)、徐表正的父亲徐时亮为奉直大夫(从五品)。
3、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西面的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坐落在广清高速公路旁,距离市中心仅一公里。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建于清朝同治二年至三年,即公元1863年,至今已有超过一百三十年的历史。这里的居民大多数姓徐,以徐亨之为族谱始祖。
4、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西面,靠近广清高速公路,距城市中心1公里。其创建于清朝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历经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徐姓家族的辉煌。祠堂群包括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和国碧公祠,它们共同构建了这座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建筑群。
资政大夫祠规模大小与风景特色
资政大夫祠与南山书院后楼相连,采用砖木结构,高13米,独特的封山火墙和灰塑博古脊饰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感。首层门板和栏板上精致的雕刻展示了传统工艺。南山书院后楼部分曾有改动,但资政大夫祠后楼的楼板和楼梯已修复如初,展示了丰富的历史痕迹。
今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规模庞大,集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水仙古庙于一体,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一组“三列三进六廊”的艺术建筑群。
资政大夫祠的建筑气魄雄伟,前有广场,后有花园,厅堂轩昂,庭院宽敞。主体建筑风格、形式与中堂一致,体现了岭南建筑的传统风格,兼有南方园林特色。南山书院的后楼部分构件和楼板已拆掉,而资政大夫祠后楼楼板、楼梯尚保存完好,并已维修复原。
建筑风格极具岭南特色,线条优美的镬耳山墙气势恢宏,砖雕、石雕、木雕、灰塑细致玲珑,百年壁画活灵活现,是一座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的典型清代古建筑群。
后进建筑风格与中堂保持一致。连接资政大夫祠与南山书院的后楼,采用砖木结构,二层高约十三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饰为特色。首层的门板和栏板都雕有纹饰,展现了细致的工艺。遗憾的是,南山书院的后楼部分已拆除,但资政大夫祠后楼的楼板和楼梯保存完好,近年来进行了维修复原。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的简介
位于清同治年间的这四组建筑,以其整齐的排列展示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它们由头门、中堂和祖堂构成,内部设施丰富多样。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坐落在头门内,头门本身面宽三间,宽15米,进深九点二米,采用石柱支撑,明间设石门框,门额刻有资政大夫祠的字样。
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西面的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坐落在广清高速公路旁,距离市中心仅一公里。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建于清朝同治二年至三年,即公元1863年,至今已有超过一百三十年的历史。这里的居民大多数姓徐,以徐亨之为族谱始祖。
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西面的资政大夫祠古知行建筑群,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清代遗迹,建于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超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岁月。这一区域以徐姓居民为主,其中徐亨之为族人的共同祖先。
资政大夫祠
中堂和祖堂构成,内部设施丰富多样。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坐落在头门内,头门本身面宽三间,宽15米,进深九点二米,采用石柱支撑,明间设石门框,门额刻有资政大夫祠的字样。两侧的镬耳封火山墙与灰塑博古瓦脊增添了古朴的韵味。
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西面的资政大夫祠古知行建筑群,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清代遗迹,建于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超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岁月。这一区域以徐姓居民为主,其中徐亨之为族人的共同祖先。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西面,靠近广清高速公路,距城市中心1公里。其创建于清朝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历经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徐姓家族的辉煌。祠堂群包括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和国碧公祠,它们共同构建了这座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建筑群。
参观花都资政大夫祠哪里可以盖章
1、资政大夫祠祠堂。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占地18000平方米,建于清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参观花都资政大夫祠可以在资政大夫祠祠堂进行盖章纪念。建筑群规模庞大,环境不错,人少悠闲。
2、其实,到了圣像前,需要什么就直接求什么更棒。通过佛教修行的方法求财、求学业进步、求事业顺利、家庭幸福、求好姻缘等等,成功的真实例子网上很多,可以用关键词“放生感应”、“读经感应”、“念佛感应”找到很多文章来看。其中有一篇早几年比较出名的,名叫《放生三年了》,这是求财求事业的。
3、中堂和祖堂构成,内部设施丰富多样。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坐落在头门内,头门本身面宽三间,宽15米,进深九点二米,采用石柱支撑,明间设石门框,门额刻有资政大夫祠的字样。两侧的镬耳封火山墙与灰塑博古瓦脊增添了古朴的韵味。
4、旅游路线:资政大夫祠(广州民俗博物馆)——洪秀全故居纪念馆——石头记矿物园——炭步镇塱头村 资政大夫祠(广州民俗博物馆) 喜欢传统文化艺术的朋友们,别错过资政大夫祠。
5、资政大夫祠位于花都区三华村,临近107国道和广清高速,今天的资政大夫祠经过全面维修和修缮后规模更加庞大,整体呈现的是布局整齐的“三列三进六廊”的建筑群,集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水仙古庙于一体,占地面积达18000平方米,是目前广州地区发现的建筑群中最大的祠堂。
资政大夫祠历史介绍
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西面的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坐落在广清高速公路旁,距离市中心仅一公里。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建于清朝同治二年至三年,即公元1863年,至今已有超过一百三十年的历史。这里的居民大多数姓徐,以徐亨之为族谱始祖。
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西面的资政大夫祠古知行建筑群,是一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清代遗迹,建于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超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岁月。这一区域以徐姓居民为主,其中徐亨之为族人的共同祖先。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西面,靠近广清高速公路,距城市中心1公里。其创建于清朝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历经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徐姓家族的辉煌。祠堂群包括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和国碧公祠,它们共同构建了这座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建筑群。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的西面,紧靠广清高速公路,距城中心1公里。它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