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重大危机(近几年的危机事件)

十日日十日日2023-08-2866 阅读0 评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的经济危机有哪几次

近几年中国重大危机(近几年的危机事件)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企业基本上没有面临什么经济危机。
中国的GDP,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上都保持高速增长幅度。
哪怕是08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也没有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你这里说的经济危机,对中国来说,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上不存在。
倒是有一些经济方面的挑战。
但是挑战往往是伴随着机遇,机遇和挑战是相生相随的。
01年加入世贸,就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事情。当时中国薄弱的市场经济,极有可能受到世界商品的冲击。但是中国廉价劳动力所生产的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是一个走出去的,发展壮大机遇。
海湾危机的时候。由于中国石油当时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从海湾国家进口的,因此油价的上升一定程度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最后就是现在的中美贸易战争。这对双方来讲,就是一柄双刃剑。中国的商品,出口美国减少了,同时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也会减少。双方同时作为对方的最大的进出口国家,贸易战争,对双方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近代中国的八大危机

1840——1919中国八大危机:1、民族危机(鸦片输入、外来侵略),2、边境危机(国土沦丧、边疆告急),3、经济危机(鸦片输入、战争赔款),4、政治危机(政府腐败无能),5、债务危机(政府举借外债),6、社会危机(太平天国运动等),7、亡国危机(外国入侵、殖民统治),8、北洋军阀混战(袁世凯死后)

1949—2021中国遇到了哪些困难?

挑战方面:1、后疫情时期,如何化解因疫情导致的次生灾害(疫情受损群体、致贫群体的债务危机化解、信用修复、冤假错案平反等);2、新冠病毒溯源及其对国际政局的影响;3、创新创业群体如何重振信心;4、生物健康领域的安全风险预测、预防;5、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间的协调与转换。机遇方面:1、文化旅游产业将重回正轨、复兴发展,尤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补齐短板;2、乡村振兴、城镇协调发展,缓解发展的不平衡矛盾;3、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前景广阔,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因疫情而蓬勃发展;4、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创新创业,热潮再起;5、数字货币、知识经济、智慧城市、信息化社会蓬勃发展。

1978-1997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危机(五)

《八次危机》三

    一、1978-1981年危机:70年代后期,国家对外债务和财政赤字压力下,仍然按照政策惯性过度投资城市工业,造成内生性危机,这次经济危机表现为:经济增速由1978年11%下降到1981年的5.2%,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增速由1978年22%下降到1981年-10.51%。这段时间内,国内社会积累率大幅下降,福利支持居高不下,导致财政困难。
    第四次经济危机应对措施:一是在全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府退出农村经济。从根本上打破了以人民公社为名的、为服务与城市工业化原始积累而构建的集体化体制。二是以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要形式的农村资源自我资本化,主要是发展乡镇企业。主要做的事情总结起来有4点:做大蛋糕,增量改革,实验推广和非激进改革。比苏联休克疗法好得多。

   二、1988-1990年危机:这次经济危机属于以产业资本的扩张带动投资大幅度增加为基础的滞涨型经济危机,表现为经济增速下滑,物价高涨。还有“三角债”泛滥,三角债的起因有三点:一是建设项目超概算严重,投资计划安排不足,筹备资金不落实,造成生产部门和施工单位大量拖欠;二是企业亏损造成银行大量坏账,加剧互相拖欠款项情形;三是企业产品不适销,积压库存,成本上升。
    应对措施:一方面向乡镇企业转嫁危机,另一方面减少对地方政府和党政组织、教育和医疗等公共品的维持费用和乡村公共投入,经济增长由内部消费转变为出口拉动,越发依赖国际贸易。长期来看,城市利益获得增长,乡村利益虽然有重视,但是没有实际行动(没有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1993-1994年危机:这次经济危机前,发生几件重要的事,一是确立建设市场经济新体制目标,二是南方谈话导致投资过热,三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苏联解体。这次经济危机表现出来的是财政、金融和外汇三大赤字同步,国际舆论盛行“中国崩溃论”,国际上似乎都在等着中国自行崩溃。
    应对措施:三大改革:外汇改革实行“一步并轨”,对美元汇率直接下跌50%,金融改革使得信用扩张,国债和货币增发,分税制改革,缓解中央政府财政压力,地方政府获得更多主动性。

     本次改革成本:一是城市工人大规模下岗,国家产业资本让利于外资和私人资本,城市利益群体发生分化,资本相对于劳动取得绝对强势地位。二是公共服务部门市场化和私有化,主要体现在医疗和教育两个领域利用信息不对成优势获得垄断暴利。三是地方基层政府将增加的治理成本转嫁农村,“撤社建乡。撤队建村”,农村自收自支,政府投资退出农村,逐级“甩包袱”。四是金融资本异化实体产业,恶化环境。信用紧缩,前期发展势头良好的乡镇企业纷纷破产,贷不到款,大型国企完全不受信用紧缩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游离在实体经济之外,金融资本纷纷追逐利润分配环节,不参与利润创造环节,银行暴露出“嫌贫爱富”的形象。五是土地资源资本化机制发生改变,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被政府收走,土地商品属性确立,原本土地是乡村自行发展的资本,从此转变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六是对三农影响深远,农业领域全面衰败,种子花费等农资领域大多被国外资本占领,青壮年农民纷纷进城打工,逃离土地。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