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现有51个教学班,2500余名学生和200余名教职工。学校实行专家治校,由广州大学硕士生导师邓云洲担任校长,聚集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占教师队伍人数42% 。坚持“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办学目标上突出优(教学质量、校风优)新(办学理念新)、高(品位高)三大特色。近年来我校高考突破历史最好成绩,重点大学上线率达56.1%,大学本科上线率达95%以上,800分以上达20多人次,700分以上达300多人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牌大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2005年学科高考进入全省前100名达23人次。学校在教育科研、课外活动、体育竞赛和艺术教育等方面均属市先进行列。先后获“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科研项目。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的实验工作。
邓云洲,校长,年轻教育专家,广州大学硕士生导师,省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省中青年教育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市学校教育心理学会副会长,香港公开大学MBA硕士班客座教授。曾荣获广州市优秀中青年骨干、广州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出版《能力构建及培养》、《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等学术著作9部,参加省级、国家级重点专项课题研究11个,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荣获市教育科学成就奖、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省高教厅黄华奖,国家“八·五”优秀科技成果奖。在广州、深圳等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践10余年,取得丰硕成果。其事迹先后被省电台、市电视台、广州日报等媒体多次进行过专题报道。
欧卫国,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百千万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委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教育局特约教学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2002年被评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历任年级组长、办公室副主任、校长助理、校长助理兼教务主任、副校长等职务。主编和参编教育教学专著8部,发表论文多篇,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省市级多项奖励。
虞力强,副校长,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曾荣获“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从事中学教育和物理教学工作32年,担任过2届初中毕业班和15届高中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教学效果显著,高考成绩突出,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现主管学校教务、教学、教研工作。担任行政工作十多年来,一直主管学校毕业班工作,为我校连续14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特等奖、一等奖作出了贡献。发表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等论文多篇。
朱东平,党委书记,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多次被评为广州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是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校长”培养对象。
从教28年,担任过12届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在《教学通讯》、《试题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学英语》、《中学英语指导》、《中学生学习报》、《教育管理与督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文献》等刊物上发表有关教学、教研和管理方面的文章80多篇,并编写了《新编中学英语易混词辨析手册》等多本辅导书。曾获教育部和市教育局颁发的《教育部中学校长研修班结业证书》、《教育技术现代化培训考试合格证书》、《高考英语口试教师资格证书》。
目前,学校以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树立学校形象,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师资储备、物质储备和文化积淀,使学校成为在广东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学校,成为有效落实“以生为本”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良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一、学校的诞生
我校创办于1950年4月,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是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随军南下而先后设立的四所子弟学校中的最后一所。追溯其前身,有如下三所设于不同地域的学校:最早是1948年5月,在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由林月琴同志任校长;1949年随军至天津改名为“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由余慎同志任校长,林月琴同志改任名誉校长;同年8月,随着四野渡江南下,学校也迁到汉口,年底由王长德同志任校长,50年4月该校正式命名为“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
二、学校变迁
六迁校址,十易校名
校名
起止时间
校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
1950年3月至12月
广州东山区达道路
广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
1951年3月至1952年8月
广东韶关十里
华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
1952年8月至1953年8月
广州沙河鸡颈坑
中南军区第二小学
1953年8月至1955年2月
广州石牌玉泉山
广州六一小学
1955年2月至1956年8月
广州八一小学
1956年8月至1958年8月
广州黄华路
广州八一中学(注)
1958年8月至1964年8月
广州市八一中学
1964年8月至1968年8月
广州市第53中学
1968年8月至1981年8月
广州师院附属中学
1981年8月至2000年10月
(注):当时中学辖下有两所小学:附一小设在黄华路八一中学校内,附二小设在东山达道路。即今日广州八一学校。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18796.htm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大学城校区有初中部吗
有。
根据广大附中学官网查询,广大附中大学城校区拥有高中部、初中部。2018年初一级面向小谷围街辖区计划招收4个班。
广大附中大学城校区拥有350余名教职工,其中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占42%。有特级教师1名,南粤优秀教师4名,省级教育专家4名。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大学城高中部的情况
1.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首批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和先进性的“国家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是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
2.学校高中部现有51个教学班,2500余名学生和200余名教职工。学校实行专家治校,由广州大学硕士生导师邓云洲担任校长,聚集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占教师队伍人数42% 。坚持“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办学目标上突出优(教学质量、校风优)新(办学理念新)、高(品位高)三大特色。
3.学校高考重点大学上线率达56.1%,大学本科上线率达95%以上,800分以上达20多人次,700分以上达300多人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牌大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2011年全校本科率高达97%,达全市第一。2005年学科高考进入全省前100名达23人次。学校在教育科研、课外活动、体育竞赛和艺术教育等方面均属市先进行列。先后获“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科研项目。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的实验工作。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简介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和先进性的“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学校,是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创办与上世纪50年代,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俗称"八一中学"),后曾在70年代更名为"广州市第53中学".1981年,该中学与广州师范学院合作,成为其附属中学,故更名为"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广师附中","广附"); 2001年,广州师范学院合并至广州大学,"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更名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广大附中","广附").学校现有51个教学班,2500余名学生和200余名教职工。学校实行专家治校,由广州大学硕士生导师邓云洲担任校长,聚集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占教师队伍人数42% 。坚持“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办学目标上突出优(教学质量、校风优)新(办学理念新)、高(品位高)三大特色。近年来我校高考突破历史最好成绩,重点大学上线率达56.1%,大学本科上线率达95%以上,800分以上达20多人次,700分以上达300多人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牌大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2005年学科高考进入全省前100名达23人次。学校在教育科研、课外活动、体育竞赛和艺术教育等方面均属市先进行列。先后获“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科研项目。是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的实验工作。
邓云洲,校长,年轻教育专家,广州大学硕士生导师,省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省中青年教育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市学校教育心理学会副会长,香港公开大学MBA硕士班客座教授。曾荣获广州市优秀中青年骨干、广州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出版《能力构建及培养》、《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等学术著作9部,参加省级、国家级重点专项课题研究11个,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荣获市教育科学成就奖、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省高教厅黄华奖,国家“八·五”优秀科技成果奖。在广州、深圳等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践10余年,取得丰硕成果。其事迹先后被省电台、市电视台、广州日报等媒体多次进行过专题报道。
欧卫国,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百千万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论专委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教育局特约教学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2002年被评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历任年级组长、办公室副主任、校长助理、校长助理兼教务主任、副校长等职务。主编和参编教育教学专著8部,发表论文多篇,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省市级多项奖励。
虞力强,副校长,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曾荣获“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从事中学教育和物理教学工作32年,担任过2届初中毕业班和15届高中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教学效果显著,高考成绩突出,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现主管学校教务、教学、教研工作。担任行政工作十多年来,一直主管学校毕业班工作,为我校连续14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特等奖、一等奖作出了贡献。发表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等论文多篇。
朱东平,党委书记,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多次被评为广州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是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校长”培养对象。
从教28年,担任过12届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在《教学通讯》、《试题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学英语》、《中学英语指导》、《中学生学习报》、《教育管理与督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文献》等刊物上发表有关教学、教研和管理方面的文章80多篇,并编写了《新编中学英语易混词辨析手册》等多本辅导书。曾获教育部和市教育局颁发的《教育部中学校长研修班结业证书》、《教育技术现代化培训考试合格证书》、《高考英语口试教师资格证书》。
目前,学校以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树立学校形象,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师资储备、物质储备和文化积淀,使学校成为在广东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学校,成为有效落实“以生为本”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良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一、学校的诞生
我校创办于1950年4月,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是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随军南下而先后设立的四所子弟学校中的最后一所。追溯其前身,有如下三所设于不同地域的学校:最早是1948年5月,在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由林月琴同志任校长;1949年随军至天津改名为“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由余慎同志任校长,林月琴同志改任名誉校长;同年8月,随着四野渡江南下,学校也迁到汉口,年底由王长德同志任校长,50年4月该校正式命名为“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
二、学校变迁
六迁校址,十易校名
校名
起止时间
校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
1950年3月至12月
广州东山区达道路
广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
1951年3月至1952年8月
广东韶关十里
华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
1952年8月至1953年8月
广州沙河鸡颈坑
中南军区第二小学
1953年8月至1955年2月
广州石牌玉泉山
广州六一小学
1955年2月至1956年8月
广州八一小学
1956年8月至1958年8月
广州黄华路
广州八一中学(注)
1958年8月至1964年8月
广州市八一中学
1964年8月至1968年8月
广州市第53中学
1968年8月至1981年8月
广州师院附属中学
1981年8月至2000年10月
(注):当时中学辖下有两所小学:附一小设在黄华路八一中学校内,附二小设在东山达道路。即今日广州八一学校。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18796.htm
广大附中 初中 如何
还不错。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Guangzhou University Affiliated Middle School)是广东省广州市境内的公办完全中学,是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和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该校前身是1948年的“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1950年易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后更名为“广州市第53中学”。1981年,更名为“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01年,更名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师资力量
2015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拥有350余名教职工,其中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占42% 。有特级教师1名,南粤优秀教师4名,省级教育专家4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大附中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