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纹身就不是正经人吗?
纹身的女孩不一定是坏孩子,但是好女孩不会去纹身。现在纹身是个人的一种爱好,过去纹身是一种记号帮派标记。人们对女孩纹身大多都反对,有些纹身女孩确实不怎么样……
宁可单身不娶纹身……
尽管不能说女孩纹身就不是正经人,但好女孩还是建议别随便纹身吧。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纹身,本身就是对身体肌肤的一种损伤,天底下的父母亲,是没有几个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满身纹满图案的。别说女孩子了,就算是男孩纹身,父母亲也一定不会高兴。
对纹身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
一件是,中国男足前段输给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媒体一片讨伐声,其中好多媒体都刊登出了不少中国男足队员们满身纹身的照片,什么意思?潜在的意思就是,这种队员也配赢球、也能赢球?!队员们纹身是真实的,不是媒体杜撰的,国足输球输得连底裤都被别人扒光了,也是真实的,更不是杜撰的,都已经气得里皮2000万欧元都不要了,那该是多大的一份耻辱啊?!难道人只要纹了皮,就连脸皮都可以不要了?!
第二件是,电视里、电影里,甚至现实 社会 里,纹身的大都是些什么人呢?几十年前就喜欢看港产片,那里面的答案再贴切不过了,黑 社会 、3K党、烂仔、打手、街边女......实话实说,我就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一位正面主角身上出现过纹身的。再说得极端一点,在影视剧中,就连最底层、最低级的妓女里面,纹身的都是些站街女、烂女,从来没有看到过高阶歌女、舞女出现有纹身的。
还有一件是,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很有名的女艺人,离婚后再婚,原本生活也没什么,生了孩子、有了家,夫妻经常出双入对,外界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甜甜蜜蜜。可是,后来女艺人的婚姻又一次解体了,外界顿时一片哗然,很多人都不明就里,当然也没办法“明就里”,因为那是别人的私生活,实在不应该探究、干涉太多。直到好些年后,才有人说,女艺人的身上一直纹着前男友的名字。你说,这种事,哪位做丈夫的能够忍受一辈子?!
现在的 社会 非常包容、也非常多样化, 社会 上也的确是出现了不少纹身的人,男的、女的都有,当然主要还是以男的居多,纹得形形色色的,纹什么的都有。
我们当然不能随便说凡纹身的都是坏的、都是不正经的,但是,正常的好人、正能量的人,是极少有纹身的;真正的 高阶女人、 漂亮的女人、有气质的女人、有层次和地位的女人,更是不太可能去纹身的。
所以, 纹身 女孩尽管未必是不正经的女孩,但,去纹身前,还是先三思而后行吧。
我在前些天一次聚会中,一个朋友讲了这么一件事,是他最近一次相亲的经历。
这个人年近三十,家里经济条件颇为不错,长相虽说不帅,也算顺眼,加上穿衣品味还不错,所以一眼看去还是挺像模像样的。目前在做一份互联网相关的工作,工作也还不错,听说是他自己喜欢的,非要做这个,父母也就由着他了。
前些年,也谈了几个女朋友,分分合合都无疾而终。这次一是父母催着,二是他自己也想定下来了,所以就让朋友帮着介绍一个。
他们见了一次,姑娘好看,性格也好,接触了一下,彼此感觉还不错,所以互留了微信、电话。
然而还没聊两次,他就发现姑娘不理他了,再发消息过去,发现已经把他拉黑了。
他有点摸不清头脑了,于是去问帮忙介绍的朋友怎么回事。
后来才知道,姑娘听说他家里挺有钱,再加上他爱开玩笑,觉得他说话油腔滑调的,就认定他以后很可能花心,劈腿。
姑娘还说,我27了,没空浪费时间,想找个能结婚的。
朋友讲完之后由衷地感慨感慨,“不能因为我有钱,就对我有偏见吧!这是什么世道啊!”
我有一个同事,大家人称许小姐。
第一次见到许小姐时,她几乎从头到脚都是网红的标配,有着一头美丽的烫着波浪的褐色长发,妩媚的眼睛满是风情,长长的卷翘睫毛,口红一定是最艳的颜色,背着精致的小包,穿着细细的高跟鞋,散发出一种冷艳的气息。
彼时,我在心里暗暗的想,这样的女生一定不缺男人爱吧,她一定是个有故事的女人。
后来我才发现,许小姐跟我心中想的完全不一样,她为人随和善良容易亲近,你跟她说话的时候她会认真的盯着你的眼睛,遇到好玩的事情会开心大笑,早上没吃饭也会在座位上啃一个巨大的煎饼果子,最重要的是,她其实只谈过一次恋爱,目前已单身许久。
原来,她就是一个没有故事的许小姐。
我们开玩笑问她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对象,她摆摆手:身边没有合适的人,而且我太懒了,懒得去主动认识新的朋友。
于是,另一个同事便自告奋勇,给许小姐介绍了个对象。
据说条件还不错,英国留学归来,家境不错,一表人才。
于是某个下班后的晚上,许小姐便在我们一干人等的殷切祝福下去赴约相了亲。
第二天一早我们八卦地问她昨晚的进展如何,她微微垂下纤长的睫毛,淡淡地说:他说想要老实一点的女孩,我不适合他。
我们一时间集体缄默,虽然她极力掩饰,但我还是看出她了云淡风轻外表下隐藏的不甘和失落。
许小姐没有什么错,她只不过是一个走心的人,长了一张走肾的脸罢了。
有一种单身,叫做人家都以为你很难追,有一种有男朋友,叫做大家都以为你有男朋友。
这个 社会 如今以貌取人的人比比皆是。
但是如果你问我我最喜欢哪个华人男演员
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是黄渤。
如今42岁的黄渤,尽管长得差强而意却是实至名归的“国民男神”。
他治好了我多年的颜控,给了 娱乐 圈的“颜值当道”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个有些“不务正业”的影帝,智商与情商齐飞,偏偏把颜值这块短板给严丝合缝地补齐了......
这个时代能让任何人闪耀,但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遮住其他人的光芒,而且葛优是开天辟地的存在,作为晚辈,将电影推动向前但绝不敢造次。
既躲开了问题的坑,也没刻意讨好葛优,不卑不亢。
你以为他只会演戏,但他做菜,画画,唱歌,跳舞,摄影样样在行。
虽没有雅痞大叔一般的性感,更没有小鲜肉一样的帅气,黄渤却生生用自己开辟出了第三条路线,一条专属于黄渤的男神之路。
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黄渤的妻子小欧长相很普通,脸上还有一个黑痣,与艳丽的女星们相差甚远。
但黄渤却对老婆十分的宠爱,相爱多年依旧恩爱如初。
始于幽默,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喜欢渤哥的这条路,我走得心甘情愿。
知乎上有人问:一个姑娘有纹身说明什么?说明她之前有故事还是性格开放?
“说明你有偏见”。
这个 社会 ,人们太喜欢给别人身上贴标签。
喜欢化妆,尖下巴双眼皮高鼻梁就被说是整容成的。
穿着暴露,容貌艳丽,还开着奔驰宝马的就被说是小三。
对女生绅士,细心会照顾人就被说成是老司机,套路深。
这是哪来的道理?人家就是为了自己好看不行吗?就是天生丽质不行吗?
你又哪会知道人家是不是年轻有为,事业上有成的女老板,
人家男生教养好,情商高,懂得为人处世甩你好几条街这也有错吗?
说到底,还不是忌妒心作祟,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往往人们张嘴讽刺另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身上有某处是自己无法达到的高度。
这是一个拼实力的年代,颜值固然重要,可时光易老,韶颜逝去,留下的却是不变的能力与真心。
所以,你还在以貌取人吗?别傻了。
这个年代,你再只通过外表看一个人,那意味着你要失去太多的机遇,更包括一生难遇的真爱。
在这个快节奏的 社会 ,彼此的时间都太宝贵,往往第一眼就决定了对这个人的全部印象。
但是能不能也偶尔透过太过浮夸或者贫瘠的外表看一看,别一开始就拒绝。哪怕只是一小步?
也许,对面那个人就是你今生的灵魂伴侣,
他在静静的等,等着你穿过茫茫人海靠近他,抓住他,再也不放开。
说句心里话,我是一位男性,我很讨厌纹身,记得年轻的时候,我找对象的时候,我就有两点要求,女的不能纹身,不能染彩色的头发,应该说私下里纹身的人很多,但这种纹身的标志一般都是黑 社会 的象征,正常人是很少纹身的。你的女朋友纹身,而且她的母亲也闻声就说明他们有家族的纹身史,我不能说他们家人的人品有问题,但至少说他们的人品与大众人品格格不入,有一种另类的倾向。
纹身是一个人的爱好,作为旁人不应该给予更多的指责,但同时纹身也潜移默化了彰显了自己的性格取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既然都喜欢纹身,那就让他找纹身的生活在一起吧。
都什么年代了,还提这种问题,可笑!我这个四十的老男人都觉得纹身没啥,虽然我不纹身,但我不排斥纹身,我公司有几个纹身的小伙子,不但活干的更漂亮,而且属于那种可以托付工作,不需要监督就能主动完成的,比那些自称名校毕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强多了。本着男女平等的思想,我觉得女孩纹身也没啥,说明这个小姑娘独立,个性强,能独当一面!
文身是个人爱好,人品无法得知。但一个有教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正事干的女孩是不会去想着文身的。
这个问题就像,"不读书就不能干一番事业吗?"“为什么世界500强公司要找985的学生?”一样的。
都是凡人,不是神仙,不可能一眼看透一个人的全部;都挺忙的,没时间可以浪费,冒不起风险,所以,只能委屈纹身的好女孩了。
风俗习惯,时代都在变化。此一时彼一时而已!有时候有点小纹身,还是挺可爱的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纹身与否,它和正经与否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纹身只是个人对审美喜好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只不过当下人们对审美的贯性思维起主导作用,将其视为另类看待而已。犹如旧时代女人裹脚是属正常,而不裹脚是另类。所以我们别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将不正经的帽子强按在纹身的女孩身上,这是不客观,也是不公平的。我们看问题一定要看问题的本质,勿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说女孩纹身就不正经,好像难以服众。
但是,正儿八经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的人,不会纹身。
绝大多数人,不会纹身。
[抠鼻][抠鼻][抠鼻]
香港基金定投101计划的案例分析
1、客户资料:刘先生, 35岁,便利小店经理 投资计划:年投3万元,连续定投三年,共投入9万元
详细情况:刘先生从不做任何金融投资,对炒股炒金炒外汇毫无兴趣。刘先生第一次知道在保险平台上可以做全球资产配置时,兴趣也不大。不过当刘先生搞清楚这种投资为什么会有高额奖金赠送的原理时,表现的很有兴趣。他拿出9万元分三年投入,表示就当做贷款给保险公司了。
刘先生的预期目的:
1、按预期收益,通常在第8年左右,刘先生这个帐户里的活期资金就会有9万多了,早期投入的9万本金就可以随时支取回来了。
2、取完活期,剩下定期里还有10来万可以继续复利滚动。
3、这笔钱只是闲置资金,如果投资期间不取款,25年后,按比较保守的15%复利来计算,这笔钱将达到120万元 左右。钱不多,但足够在急用时满足下要求了。
2、客户资料:朱先生, 32岁,小企业主 投资计划:年投5万元,连续定投三年,共投入15万元
详细情况:朱先生其实已经买了国内的投连险和一些短期银行的理财产品。他认真比较了三者的区别,发现全球基金组合投资实在要强很多。尤其是他第一次听到,长线资金应该用长线投资工具去管理时,忍不住选择年投5万,到法国安盛香港分公司开设了这样的一个投资帐户。
朱先生的预期目的:
1、按预期收益,通常在第8年左右,朱先生这个帐户里的活期资金就会有15万左右了,早期投入的15万本金就可以随时支取回来了。
2、取完活期,剩下定期里还有20来万可以继续复利滚动。
3、这笔钱只是闲置资金,如果投资期间不取款,25年后,按比较保守的15%复利来计算,这笔钱将达到200来万元。足够长大的女儿拿来做创业金或者做其他用途了。
4、女儿长大求学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在活期帐户资金里面支取生活费或者应急款来用。
3、客户资料:许小姐, 32岁,外贸公司中层职员 投资计划:年投10万元,连续定投三年,共投入30万元
详细情况:许小姐手上有一笔闲钱,女儿也才刚刚一岁半。单一的国内市场最近又不景气,加上对通货膨胀有切深的体会。选择了全球基金组合投资,首年投资十万,连投三年,共30万。帐户的受益人就是爱女。
许小姐的预期目的:
1、按预期收益,通常在第8年左右,许小姐这个帐户里的活期资金就会有30多万了,早期投入的30万本金就可以随时支取回来了。
2、取完活期,剩下定期里还有几十万可以继续复利滚动。
3、这笔钱只是闲置资金,如果投资期间不取款,25年后,按比较保守的15%复利来计算,这笔钱将达到420多万 元。足够长大的女儿拿来做创业金或者做其他用途了。
4、女儿长大求学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在活期帐户资金里面支取生活费或者应急款来用。
4、客户资料:陈先生, 41岁,企业老板 投资计划:年投100万元,连续定投三年,共投入300万元
详细情况:陈老板也很喜欢做风险投资。黄金白银股票期货,他都有开过帐户。尤其是股票,曾经为了学习听专业老师的股票课程,学费都交了60余万。不过他的一些投资帐户表现却总不如人意。另外,陈老板还有自己的两间工厂。但企业资产和家庭资产之间,没有设立防火墙。他同时还借了银行一些贷款 ,每月需要偿还。
根据上述情况来看,他的风险控制做的很不好。万一有一个投资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面临着破产的话,就很容易把家庭资产赔搭进去。
为了避免意外风险影响到家庭和生活。他选择拿些闲置资金,每年投资100万,连投3年,即总投300万的方式长线配置一些海外资产。
他很认同“复利投资”的理念,准备学习一下李嘉诚,养一个“金融儿子”,以应未来不时之需。
陈老板的预期目的:
1、根据过往十年的全球基金的稳定表现在18%左右及对投资市场的分析展望,保守的预计未来年复利平均收益率为15%左右。以此计算,在陈老板56岁开始至62岁每年领取50万共350万给孙子做教育金,从60岁到65岁,每年取出100万,共取6年600万做养老金。另外,陈老板65岁期满时基金账户价值还有3100多万元,陈老板两夫妻可以继续享受丰盛的晚年生活,还可以把资产传承给下一代。
2、如果投资期间从不取款,全部资金一直复利滚动。那么25年后收益在4000万元左右。足够养老和其他计划。
3、这部分海外资产及其收益,可免除任何债务风险,即使个人破产也仍然拥有。是陈老板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资产。
4、(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法国安盛保险集团平台上的)陈老板的这个帐户是 一个投资帐户,只不过用保险的外衣包装起来,赋予资产保全避税避债免追诉的功能 而已。陈老板并没有额外多花任何一分钱用在保险上。放在这个帐户上的所有的钱都用来配置全球基金资产了。
5、这个建立在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法国安盛保险公司平台上的投资帐户,是陈老板自己随时可以上网查看和管理的,陈老板可以自己操作配置全球基金资产,也可以委托专业投资或者理财公司代管。因此,陈老板很放心。 成熟VS稚嫩,海外基金与国内基金比较
成熟VS稚嫩,这个是我对海外基金和国内基金对比的最大感受。由于在外资银行工作的关系,因此有机会接触到了很多成熟的海外市场投资基金,在对比中国国内的基金上,真的感觉到国内基金在很多方面相比海外基金要稚嫩的多。相信很多投资者目前由于国内股市不佳,以及QDII基金的发行,已经开始逐渐关注到海外基金上去,本文希望可以就个人工作学习所得,可以给广大的投资者一个启发和介绍。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金融业发展,其实是学美国的,包括银行的不准混业经营以及基金业的发展。中国基金的发展,从当初的封闭式,到开放式,到ETF以及目前的包括LOF等一系列新型基金的创新,应该说已经走了很长的发展道路。确实,从基金结构上来看,大大小小的公募基金公司包括私募基金公司,和海外基金业相比,已经有了比较好的一个结构架设。但是应该来说,从投资心态,投资行为等等软服务的方面,还是有相当不足的。我说的成熟和稚嫩的对比,主要就是体现在这些软服务方面。以公募为例,目前比较大的区别有:
1、基金投资心态:投机VS投资
目前国内基金的弊端,大家已经深有耳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中国大部分基金,投机心态非常浓厚,总希望可以在暴涨暴跌的中国股市里捞一把。具体表现在行为上,对某个行业下重注,投资高达40%的资产甚至更高;博政策,赌国家会出政策利好;赌股改及个股内幕消息等等,可以说赌博心态非常严重。赌中则一飞冲天,被媒体吹捧为某某明星,不赌中,则损失惨重,昔日明星沦为今日乞丐。另外,追涨杀跌,也是中国基金业的一个常态,比散户更投机。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可以做到价值投资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基金经理,例如富国天易的陈戈等等。有人说的好,整个中国公募基金,基本就是一个大散户。
而海外基金呢?我们去追溯下历史可以发现,海外基金也有投资和投机,但是基本上都区分的非常清楚。对冲基金专门以投机为主,而有相当多的共同基金是以投资为主。无论是在投资行为上,还是在资产配置的比例上,很少会看见一个基金将大多数资金集中在一个行业或者少数几只股票上,做集中押注式投资,或者是频繁换仓。(当然,专门投资区域或者行业的基金除外)而且国外很多基金,都是数十年如一日,专门长线持有一些优质公司股票。可以看出很多基金是实实在在的在做投资。
2、基金经理团队:易变VS稳定
目前国内基金的表现,为什么波动那么大,很大程度上,跟国内的人才储备有关。目前可以说有接近3分之2的基金经理,是学术派出生,但是缺乏操作的经验,更没有经历过一完整的牛熊市投资经验。而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又是频繁跳槽更换,直接影响到了基金的表现。这些有些是跟制度有关系,也有些是跟发展历史有关,毕竟成立时间短,人才储备不够。但是不可否认,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给基金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而海外基金不一样,基本上在海外,如果一个基金的基金经理忽然发生变动,往往会有很多的基金投资者会抛弃该基金。因此在海外,一个稳定的基金管理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对业绩,也是对坚定投资者信心。大家可以发现,很多历史悠久,业绩突出的基金,都是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基金管理团队。例如贝莱德公司的几只优秀基金,基本上基金经理都是从该基金创立开始,一直担任了10多年至今。所以说在这方面,海外基金的稳定表现和他们基金经理团队的稳定是有密切联系的。
3、基金业绩评价:短期VS长期
相信大家现在越来越多的会依靠一些第三方的机构,例如晨星来挑选基金。但是很多国内的投资者都遇到了一个严重问题,很多晨星网上评价不错的基金,买入后却一直表现不佳。但是如果你投资海外基金就相反,评价不错的基金基本上都表现也不错。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国内基金比较多的是一个短期的数据,对其业绩评价,大家也可以发现,晨星基本给的是二年或者一年的评价,少有3年以上的评价。而海外基金,给5年甚至十年的评价都很多。那么你认为是2年的短期评价准确呢,还是十年的长期评价准确呢?当然是十年的更准确。而且对应的,也有很多指标可以让我们做一个评价:例如夏普比率,阿尔法值,标准差,5年平均年收益等等,都是比较有效的评价。但是如果只是1-2年的,那么相对来说失真程度比较高。所以在实际投资基金的选择上,海外基金更容易作出准确的判断。
4、基金风格类型:混杂VS清晰
国内基金和海外基金一样,分成很多种分类,例如货币,债券,混合,股票,指数等等。但是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大家可以发现,其实各基金的风格类型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而是非常混杂的。债券中,包含了很多有股票特征的可转债,打新股,甚至可以40%资金直接持股操作。股票型大盘中盘小盘风格也时有变化,最典型的是华夏大盘精选,听名字看契约都觉得是大盘股比较多,但是实际上,有很多时期投资的以中小盘为主。混合型更为复杂,在牛市好的时候一窝蜂的全买股票,结果一旦行情逆转,和股票型一样跌的很惨,一点也没显示出混合型仓位灵活的优势。唯一还比较遵守基金契约和风格明显的就是货币型和指数型基金。
但是海外基金则不同,大部分基金的基金契约就可以把该基金的特点和风格说的非常明白,而且确实也是这样在做的。最简单的例子,有些环球资产配置型的基金,虽然他一样仓位非常灵活,但是他一直都会坚持自己均衡配置的风格,均衡配置在股票、债券、现金上,维持一个稳定的发展。债券型也几乎全是纯债,很少听说有玩股票的。这样比较明确的风格和类型,可以让投资者在选购基金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的配置相关基金,避免购买不适合的基金。
5、基金可选种类:单一VS多样
应该来说,目前国内的基金还是比较单一的,由于只投资国内,而且受国内市场的局限,很少看到有专门投资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区域的基金。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基金为主。但是海外基金由于可以全球投资,因此有很多可以投资多个行业以及多个区域的基金,例如只投资黄金或者能源等方面的基金,可以给客户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样不仅方便客户做资产配置和基金组合,而且可以通过转换市场投资,规避不同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总结吧,可以看出,作为成熟的海外基金,确实国内的基金业发展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制度政策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基金本身的内功所在,包括投资心态,基金经理团队建设,风格的纯粹化等等。个人认外,海外基金的这些特点,比较适合做一个基金组合的配置,方便客户挑选和抉择。当然,海外投资的最大风险在于汇率风险,也是需要客户注意的。但是也有很多办法可以规避和减少相关风险,例如选购采取货币对冲型海外基金或者是全球配置等等,可以降低汇率风险。希望本文可以对想投资海外基金的朋友们一点帮助。 香港地址: 香港荃湾海盛路11号
深圳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会展中心财富大厦12楼(中融集团)
昆明地址: 昆明市人民中路149昊鑫望湖城602室(冠宏国际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广州地址:广州市寺右新马路111-115号五羊新城广场2310室(粤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杭州地址:杭州市湖墅南路260号财贸大楼6楼(厚华金融)
厦门晚报的专记
1996年3月,由社会经济部策划的系列报道,将该部负责的各原独立的经济专版打通串连,连续发表了《唉,花钱为什么也这样难》、《路路皆卡》等6篇报道,系统反映当时市民为缴交水、电、煤气等各种费用而不得不奔波于各指定银行的难处。这组报道立即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纷纷来信或致电报社,感谢为百姓说了心里话。
为促使问题早日解决,这组系列报道也整理成材料送交市有关领导。经过历时两年不懈追踪,缴费难问题最终解决,缴费一卡通于1998年3月正式在厦投入使用,此属全国首创,被誉为厦门模式。这组报道因而先后获全国、省、市各级新闻奖。 文革中1969年厦门计有三万知青前往闽西三县(永定、上杭、武平)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20世纪80年代初,这些知青多已返城,但也还有480多人留在当地。
1995年厦门晚报《星期天刊》(4月23日)刊登厦门知青作家谢春池《寻找最后知青》一文,反映留在闽西的厦门知青生活艰难现状,他们的期盼和要求。文章刊出后,原市委书记陆自奋深有感触,第二天就给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希望市委市政府妥善解决闽西知青遗留问题。市领导对此十分重视,由市府办公厅组成调查组,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又专程赴闽西组织知青座谈会,听取意见。
1996年10月,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做好在闽西的厦门知青工作的意见》,《厦门晚报》即以《让最后的知青返城》为题进行报道,在闽西知青及其亲友中引起很大反响。此后,市委组织部、公安局、民政局、人事局、劳动局、市教委联合发文,对知青返城一些具体问题作处理决定,《厦门晚报》及时报道《知青返厦有了具体规定》,紧接又于5月17日报道市中招出新规,招收厦门籍知青子女考生。 九龙江是我省第二大河。厦门市自北溪引水工程建成后,九龙江水就成了厦门最重要水源。为了呼吁上下游各界共同保护九龙江生态,让市民了解九龙江,《厦门晚报》策划了考察九龙江共饮一江水系列报道。
第一次活动于1998年着手,先期做了充分准备,请资源专家洪华生、朱鹤健等介绍情况,聘请朱鹤健教授为本次活动总顾问;福师大廖善刚副教授、厦大博士后工作站的曹文志作为随队顾问参与了考察活动;还公开招聘了5位志愿者参与。
《厦门晚报》由潘兴军等4名记者对此次考察活动全程跟踪报道。
这次考察活动于1999年2月成行。考察队溯源而后下,行程万里,一个多月时间途经闽西、闽南的18个县区,先后对九龙江源头、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梅花湖、雁石溪,以及西溪、南溪,九龙江入海河段的流域生态和环保状况进行考察,发回报道30多篇、图片30多幅。这些报道通过大量实地考察实例,全面反映九龙江现状和存在问题,引起厦、漳、龙等地和省领导重视,促成九龙江流域各市联手开展综合整治,让市民对厦门母亲河有较全面认识。
2003年9月,《厦门晚报》再次主办共饮一江水--第二次九龙江生态综合考察,并与厦门、漳州、龙岩三市环保局联合,在九龙江源头--连城县曲溪乡冯地村立下九龙江之源碑。推动上、中、下游多方面合作。 2002年6月的一个晚上,一名叫许育红的市民打通晚报热线,讲述在返厦火车上遇见一个找不到回家路的14岁智障少女。小姑娘是安徽警方侦破一起拐卖妇女儿童案解救出来的,她只能提供自己名蒋卫龙,在福建石狮打工,其余无法提供更多情况,甚至不知家人姓名及原籍。许小姐从蒋口音中断定她绝非石狮人,为免让少女再入虎口,许小姐向厦门晚报求助。
接到电话,《厦门晚报》领导与多名记者马上来到小许和少女身边,并留下蒋卫龙。为帮助蒋卫龙找到回家之路,《厦门晚报》记者写出了一篇篇充满曲折和悬念的寻亲报道,根据读者提供的有关少女原籍的信息,又联系湖南卫视,两地联手,系列报道激起两地人士的强烈关注。在读者的帮助下,这名14岁少女终于回到湖南邵阳老家。当地村民一路燃放鞭炮,感谢救援。不久,当地县政府发来传真,称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小蒋已经上学。政府还向全县人民发出号召,学习厦门市民热心扶助弱者的高尚精神。 2003年8月,留美的厦大学子谢闻莺发来一份传真,远在大洋彼岸的卡兹米厄兹·波兹南斯基博士希望通过《厦门晚报》,探求100年前出生于厦门的美籍华人艺术家周廷旭的身世,寻找其在厦门的亲戚朋友及生平有关资料。卡兹是华盛顿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同时也是著名美术收藏家,他慧眼识珠发现了周廷旭的作品,并在西雅图市举办了周廷旭绘画展。
《厦门晚报》刊发了《探寻周廷旭的踪迹》,立刻收到众多读者来电,提供周及其家族的重要情况。记者龚小莞、黄秋苇合作完成了解读周家人才现象的深度报道。卡兹教授得知《厦门晚报》已探寻到周廷旭的相关资料后,当即飞抵厦门,《厦门晚报》邀请了厦门美术界部分知名人士,共同研讨周廷旭的油画艺术。
2003年12月5日,卡兹教授再次来到厦门,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在鼓浪屿为周廷旭举办个人画展;第二,在鼓浪屿建立油画博物馆,长期展出一部分由自己捐赠的周廷旭画作。 1997年8月15日-- 20日,《厦门晚报》在华安山区举办了一个少年磨练营。
《厦门晚报》派出专人担任领队和辅导员,全程负责此次活动。有60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参加者都是年龄在12-14岁的独生子女。
活动启事刊出后,不到两天时间报名人数就超过原定名额,没报上名的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找人说情想把孩子送来吃苦,已报上名的家长则要求不要给孩子什么特殊照顾。
这些营员们在华安山区经受了诸多磨练:白天在烈日下走十几里的山路,参加田间劳动;访问贫苦家庭学生、自强不息的失明少女;晚上住在教室里面,睡课桌椅拼成的通铺;洗冷水澡,吃农家粗茶淡饭。
磨练营结束后,《厦门晚报》相继邀请随营工作人员及营员家长,教育专家座谈,反思教育观念,探讨素质教育。 2001年9月23日下午,由《厦门晚报》独家策划并实施的厦门首届双胞胎联谊活动在厦门悦华会展酒店的大草坪上举行。厦门450多对双胞胎、多胞胎在此相聚,他们中年龄最大者90岁,最小者才出生2个月。双胞胎才艺表演和450对双胞胎、多胞胎合影将活动推向高潮。超过3万市民参加了这次聚会,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媒体的记者参与报道了这次聚会。
整个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共经历报名、初赛、复赛、决赛几个阶段。从报名那天开始,《厦门晚报》每天推出一篇双胞胎的故事,还穿插了不少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介绍。双胞胎活动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认为具有较高的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娱乐性。 2003年3月底,是厦门市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马拉松赛的日子。为了给参加首届马拉松赛的市民热身,《厦门晚报》于2003年3月2日在环岛路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赛道举办了厦门市民马拉松赛,比赛分A、B组,A组为10公里,B组为半程。这是国内首次由一家地方媒体主办的市级马拉松比赛。
1200名市民和来自德、美、英、日、新加坡等国的朋友参加了这场欢乐健康的大聚会,他们中年纪最大的74岁,最小10多岁。同时,交通、医疗等诸多部门通力协作,成功地为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进行了一场演练。 2002年3月起,《厦门晚报》和市总工会联手推出为扶助下岗人员自主创业的春雨行动。
有200多个家庭提出申请,不少人写出了创业计划。市总工会组织专人对申请者入户调查,《厦门晚报》和总工会聘请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退休企业家组成顾问组,为这些家庭的创业计划做分析评估,《厦门晚报》还向社会征集金点子,发动读者为下岗人员自主创业献计献策。
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都表示要为春雨行动创业家庭提供最优惠政策、最快捷的服务。经过数月努力,第一批 种子家庭陆续创业开启。他们是:陈雅卿的春雨花香鲜花店,叶剑锋的春雨花行,军嫂向晓丹春雨贝雷餐馆和吕碧馨的春雨宝记食坊。《厦门晚报》树立了一批自主创业、自谋出路的典型。一时间,春雨名声鹊起,许多市民为下岗职工加油鼓励,纷纷登门照顾他们的生意,扶助无业人员。 每年的新一届大学生入学报到之时,《厦门晚报》热线总会接到一些新生及家长来电,询问入学应注意事项,诉说准备工作的种种疑难困惑。为此《厦门晚报》新闻部于2004年7月--8月策划推出了新生结伴上学行动,意在为即将踏上大学校园的新生们营造一个相识相帮的平台,顺利走出人生这重要一步。
2004年有东北、西北等5个片区,200多名新生通过晚报记者编辑牵线,彼此结为上学伙伴。
首次新生结伴上学受到欢迎,第二年继续进行。老生踊跃报名当志愿者,乐当学弟学妹领路人和护航者成为一大亮点。该年有300多名新生分5个片区结成上学伙伴,甚至有来自泉州、南平、三明的新生参与。《厦门晚报》并请厦航、火车站派专人到现场提供查询、订票服务。
新生结伴上学至此成为《厦门晚报》每年必有的活动。 岗位助学是市慈善总会与《厦门晚报》联合开展的一种全新的助学模式,活动倡议企业为贫困高考生提供暑期勤工俭学的岗位,让他们打工挣钱,既筹措学费,又锻炼能力。
首次岗位助学活动于2005年6月启动。半个月内,先后有24家企业提供了206个岗位。报名申请助学岗位的学生达180多人,学子们顺利上岗,坚持到最后的学子们都拿到了两个月的工资,
岗位助学活动的新颖和创意,吸引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中国社会报以及厦门市各家媒体前来作深入报道,福建省电视台新闻频道专门进行了为期3天的采访,连续报道。 2005年初,《厦门晚报》要闻部开始策划与警方共同倡导成立反扒志愿者大队事宜。
此前,已有部分市民群众自发进行着反扒活动,但这些见义勇为者力量分散,缺乏相应的管理和专业技能培训。《厦门晚报》基于此,倡导成立有组织的民间反扒队伍,由警方统一管理,保险公司提供意外伤亡保险。
2005年6月,在市公安局的协助下取得了市相关领导的支持。《厦门晚报》记者开始与自发反扒的市民吴东亮等人接触,多次采访资深反扒民警姜海鹰及专业反扒民警,并在警方支持下,与关押在看守所、戒毒所的老扒近距离接触,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
经过充分准备,《厦门晚报》于2005年11月开始正式推出连续报道,从民间反扒到我市反扒现状、扒窃团伙内幕,以及当前警方反扒遇到的阻力等,一步步将民间反扒推上前台。连续一个月几乎每天整版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民间反扒一时成为厦门市民关注的热点,报名参加志愿者大队的市民十分踊跃。
至2005年12月初,时机相对成熟,经市公安局正式授权,当年12月11日正式宣布成立厦门市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首批队员80人。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炳发称之为文明城市文明市民的义勇之师,此后,全社会迅速形成良好的反扒氛围,见义勇为事件层出不穷,一批老扒纷纷逃离厦门。 1995年市公交公司推出无人售票车,实施中乘客对找零等问题多有怨言。9月的一天,时任《厦门晚报》副总编辑的朱家麟,以其乘公交车为找零钱遭乘务小姐讥连1元钱都计较的经历,写了《无人售票车感言》发表在厦门晚报1版言论栏上,认为公交公司有待改进窗口服务。
这事引起公交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双方决定因势利导,公交公司花钱买意见,在《厦门晚报》设立公交与市民栏目,让市民对公交服务安全线路等方面提出批评建议。
短短半个月,《厦门晚报》编辑部就收到800多封来信,规模空前,有批评有建议,有的甚至还画出需要增设的服务设施设计图。公交公司领导说,市民这样彻底地透视公交,有助于深化公交体制改革。市委宣传部新闻处负责人说,这是厦门新闻史上空前的一场大讨论。 2000年4月,不少读者来信举报岛内城乡结合部豆腐黑店卫生条件差,《厦门晚报》记者从卫生防疫部门了解到厦门市发放了卫生许可证的豆腐加工点仅6家,无证的黑店却有200多家。根据这些信息,《厦门晚报》新闻部立即策划追踪报道。
女记者孙丽萍、何崇梅假扮酒楼老板和采购人员,暗访了一些黑店,那里的卫生状况让人触目惊心,许多做豆腐的石膏粉竟是工业用的,甚至是医疗垃圾中回收的。而厦门市民吃的豆腐80%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记者根据暗访发表了《在豆腐白嫩嫩的背后》现场通讯,引起市民和各相关单位极大反响,湖里区马上进行了综合执法查黑店,《厦门晚报》连续三天跟踪报道。当时的市长朱亚衍亲自在报道旁做了批示,责成副食品局进行调查,并召开工商局、卫生局、副食品局领导碰头会,商讨解决黑豆腐问题。朱市长并对记者的工作表示感谢。
随后,全市岛内外一起行动,查封了一些不法加工点,同时一批现场加工的正规豆腐店也应运而生,让市民吃上放心卫生的豆腐。 2004年1月-3月,《厦门晚报》推出了地沟油揭秘系列报道,在本市引起强烈反响。
记者刘文辉从厦门某酒楼一位厨师长那里获悉,部分酒楼酒店用油很不规范。为此,记者以《酒楼厨师长痛揭地沟油黑幕》为题,推出了系列报道的第一篇。之后,又分别以《地沟油是怎样炼成的》、《地沟油这样周转》、《小店用油触目惊心》为题,对厦门地沟油的产生、加工、周转及小店用油的现状进行了曝光。
之后,《厦门晚报》与厦门市餐饮同业公会联合,发起了《厦门市餐饮业拒绝地沟油诚信承诺倡议》,首批38家餐饮企业参与了附议。最终在2004年3月15日,厦门各大餐饮企业成立了拒绝地沟油诚信单位联盟,从正面引导餐饮企业规范用油。
除此之外,为从源头上截断地沟油流向餐桌,厦门市有关部门和企业也行动起来。首先是地沟油加工企业在厦门晚报上发出呼吁,让正规企业大规模回收地沟油,做生物柴油或肥皂,抵制野回收人员将地沟油回收送往餐桌;其次,工商部门也出台堵油措施:所有粮油销售店必须建立台账,工商部门对不合格的餐饮店张贴《禁示》,告知消费者该店食用油有问题等;有关部门也提倡餐饮企业安装油水分离器,杜绝厨房剩油流向地沟。
请分析许小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不管是开什么公司,那你得先知道那的行情啊,不然像无头苍蝇一样,肯定会碰壁的。我觉得徐小姐可以改做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个行业,或者好好的去了解她现在的这个项目,然后慎重选着,有那金刚钻再去囊那瓷器活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