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杨靖宇、吉鸿昌、宋学义、赵伊坪、郑廷珍等。
1、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 *** 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
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吉鸿昌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
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
1932年加入中国 *** ,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举为主任委员,准备在家乡河南发动中原暴动,向国民 *** 发难。
经党组织同意,吉鸿昌与南汉宸、宣侠父等一起拟定了暴动计划,准备将在江西的吉鸿昌旧部两个师调回河南,与河南当地的地方武装结合起来,进行暴动。
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
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
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3、宋学义
宋学义(1918—1971),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1939年在讨饭途中,参加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1941年加入中国 *** 。
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
当手榴弹、子弹全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
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挂住。
五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4、赵伊坪
赵伊坪(1910―1939),原名廉越,学名石庵。
中国 *** 员,抗日英雄,烈士。
河南郾城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济南第三集团军军政人员训练班负责 *** 组织工作。
1938年7月,在姚第鸿、赵伊坪等 *** 人的进步思想影响下,六区专员范筑先将军与四区专员韩多峰将军,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的配合下,共同实施了“津浦铁路破袭战”,捣毁日军占领的平原、禹城火车站,发动辖区民众,挖断铁路百余里。
给疯狂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1939年1月任 *** 鲁西北区委委员、秘书长兼统战部长。
同年3月5日, *** 鲁西区党委机关由冠县、馆陶向泰西大峰区转移,途中在高唐县琉璃寺与日军遭遇,受伤被俘,被日本侵略者残酷杀害。
时年29岁。
5、郑廷珍
郑廷珍(1883—1937),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牛城乡郑楼村人。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独立5旅旅长,国民 *** 追赠陆军中将。
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郑廷珍善于带兵,军纪严格,赏罚分明,从不偏私。
他继承西北军“爱兵如子,爱民如父”的传统,常常与士兵同吃同住,甚至同士兵一起摔跤比武,对官兵家庭的困难,他向来是有求必应,甚至解私囊相助。
卢沟桥事变后,他亲赴南京请缨御寇,命令所属3个团到合肥集结,路过河南,向老母表达不打败日军决不生还的决心。
1937年10月11日,日军主力逼进忻口一线,凭借飞机、大炮等优势火力开始向我阵地发起猛攻。
郑廷珍率部坚守中央阵地(南怀化(今河南村)高地),我军虽然装备简陋,但士气高昂,寸步不让,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强信念与敌人血战到底。
15日,南怀化高地再次陷于敌手,日军乘机扩大突破口,想一举突破我防线,整个战局出现危机,前线总指挥卫立煌将军火速调集兵力,集中五个旅的部队,于十六日发动反攻,收复南怀化高地。
郑廷珍亲自来到担任反攻任务的部队动员,鼓励士兵奋勇当先,杀敌立功。
16日凌晨,反攻开始。
郑廷珍坚持要到前沿阵地亲自指挥作战,警卫人员一再劝阻未果,郑廷珍率领警卫人员一同到前线指挥部队收复高地,到达前沿后,我军一鼓作气攻占了几个山头。
这时他跃出战壕观察敌情,指挥部队继续前进,突然遭到日军机枪的猛烈射击,郑廷珍将军当场英勇牺牲,壮烈殉国。
此役一同阵亡的还有郝梦龄将军和刘家淇将军,国民 *** 明令褒奖,追赠为“陆军中将”。
1983年6月,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杨靖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吉鸿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宋学义
四八烈士17人名单有谁?
烈士14人,还有3人是美国飞行员,烈士: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李秀文、李少华、魏万吉、赵登俊、高琼(女)、叶阿九(叶挺幼子)、叶扬眉(叶挺五女儿)、黄晓庄(黄齐生之孙);
飞行员:兰奇上尉C·E·Lange,瓦伊斯Dallas Wise、迈欧M·S·Maier、马尔TE·R·Martin。
1、王若飞
王若飞(1896年10月~1946年4月8日),幼年原名大伦,小名运笙(运生)、荫生,号继仁,曾用名王度、雷音,参加革命深入敌后化名黄敬斋,出生于贵州安顺。
青年时代,王若飞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运动。1922年6月,王若飞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
1923年由法国共产党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并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回延安,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终年50岁。
2、秦邦宪
秦邦宪(1907~1946),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又名博古。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之后又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遇难。
3、叶挺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
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
4、邓发
邓发(1906年3月7日-1946年4月8日),原名邓元钊,广东云浮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导人。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和东征战役。
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后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组织部长。1930年后任闽粤赣边特委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政治保卫局局长。
长征中任纵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共驻新疆代表、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民运委员会书记。
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45年9月代表解放区职工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
1946年4月8日,同博古、叶挺、黄齐生等人一同返延安时因飞机失事在吕梁市兴县黑茶山遇难。享年四十岁。
5、黄齐生
黄齐生(1879年—1946年4月8日),原名黄禄祥,又名黄鲁连,字齐生,号青石,晚号石公,祖籍江西抚州,后移籍贵州安顺,近代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
黄齐生一生探索教育救国、教育兴邦的真理,毛泽东称赞他是“共产党最艰难的时候,党外人士同情爱护党的第一人”。
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遇难,是著名的“四八”烈士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黑茶山空难
红通人员和百名红通人员区别
红通人员的意思是指被国际刑警组织列入红色通缉令名单的人员,是通过红色国际通报实施逮捕并引渡的在逃犯人。红色通缉令是由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的国际通报,其通缉对象是有关国家法律部门已发出逮捕令、要求成员国引渡的在逃犯。红色通缉令的有效期是5年。期满之后没有抓到犯罪嫌疑人,可以再续5年,直到抓住为止。只要犯罪嫌疑人在逃,红色通缉令就会一直发挥作用。
国际刑警组织共有190个成员国,协助成员国侦查罪犯是国际刑警组织的一个重要合作领域。这种执法合作通常是以“国际通报”这一渠道进行的。
红色通报是让各成员国发出的逮捕令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但其自身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对成员国没有强制缉拿要求,只是要求各国协助缉查,查与不查的决定权在各国自身。
百名红通又称“天网行动”,是针对中国潜逃在海外的特大贪污腐败人员,进行的通缉行动。其中,百名代表着通缉名单上的一百人;红通则是最著名的国际通报,俗称“红色通缉令”。 这百名红通人员都是指逃往国外的,重大贪污犯,他(她)们曾经在政府部门,集团上层,科技部门,军事部门等担任要职,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数目惊人,畏罪潜逃国外,国家要追逃人员
湖南有哪些革命先烈
湖南革命先烈有
毛主席(毛泽东)、左权、陈觉、
杨开慧、熊亨瀚等。
1、毛主席(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2、左权
左权(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湖南醴陵人, 黄埔军校一期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左权一生军事著作40多篇,对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档案报》2012年5月25日)。2009年,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3、陈觉
陈觉(1903年— 1928年10月),原名陈炳祥,男,湖南省醴陵泗汾镇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委特派员,中共醴陵县委组织部部长等职。
1928年10月,陈觉被敌人杀害,时年25岁。
4、杨开慧
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1930年11月14日),字云锦,乳名霞,湖南长沙板仓人(现长沙县开慧镇),杨昌济之女。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1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赞其为“骄杨”。
5、熊亨瀚
熊亨瀚(1894~1928),湖南桃江县人,职业革命家。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曾担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委兼青年部长、《湖南通俗日报》馆长,是湖南反帝大同盟、湖南省雪耻会、湖南人民反英讨吴委员会等革命群众组织的负责人之一。
1928年11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28日英勇就义。熊亨瀚擅长诗词,作数十首革命诗篇,大部分已编入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
河南革命先烈都谁
有杨靖宇、吉鸿昌、宋学义、赵伊坪、郑廷珍等。
1、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 *** 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
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吉鸿昌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
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
1932年加入中国 *** ,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举为主任委员,准备在家乡河南发动中原暴动,向国民 *** 发难。
经党组织同意,吉鸿昌与南汉宸、宣侠父等一起拟定了暴动计划,准备将在江西的吉鸿昌旧部两个师调回河南,与河南当地的地方武装结合起来,进行暴动。
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
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
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3、宋学义
宋学义(1918—1971),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1939年在讨饭途中,参加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1941年加入中国 *** 。
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
当手榴弹、子弹全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
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挂住。
五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4、赵伊坪
赵伊坪(1910―1939),原名廉越,学名石庵。
中国 *** 员,抗日英雄,烈士。
河南郾城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济南第三集团军军政人员训练班负责 *** 组织工作。
1938年7月,在姚第鸿、赵伊坪等 *** 人的进步思想影响下,六区专员范筑先将军与四区专员韩多峰将军,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的配合下,共同实施了“津浦铁路破袭战”,捣毁日军占领的平原、禹城火车站,发动辖区民众,挖断铁路百余里。
给疯狂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1939年1月任 *** 鲁西北区委委员、秘书长兼统战部长。
同年3月5日, *** 鲁西区党委机关由冠县、馆陶向泰西大峰区转移,途中在高唐县琉璃寺与日军遭遇,受伤被俘,被日本侵略者残酷杀害。
时年29岁。
5、郑廷珍
郑廷珍(1883—1937),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牛城乡郑楼村人。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独立5旅旅长,国民 *** 追赠陆军中将。
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郑廷珍善于带兵,军纪严格,赏罚分明,从不偏私。
他继承西北军“爱兵如子,爱民如父”的传统,常常与士兵同吃同住,甚至同士兵一起摔跤比武,对官兵家庭的困难,他向来是有求必应,甚至解私囊相助。
卢沟桥事变后,他亲赴南京请缨御寇,命令所属3个团到合肥集结,路过河南,向老母表达不打败日军决不生还的决心。
1937年10月11日,日军主力逼进忻口一线,凭借飞机、大炮等优势火力开始向我阵地发起猛攻。
郑廷珍率部坚守中央阵地(南怀化(今河南村)高地),我军虽然装备简陋,但士气高昂,寸步不让,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强信念与敌人血战到底。
15日,南怀化高地再次陷于敌手,日军乘机扩大突破口,想一举突破我防线,整个战局出现危机,前线总指挥卫立煌将军火速调集兵力,集中五个旅的部队,于十六日发动反攻,收复南怀化高地。
郑廷珍亲自来到担任反攻任务的部队动员,鼓励士兵奋勇当先,杀敌立功。
16日凌晨,反攻开始。
郑廷珍坚持要到前沿阵地亲自指挥作战,警卫人员一再劝阻未果,郑廷珍率领警卫人员一同到前线指挥部队收复高地,到达前沿后,我军一鼓作气攻占了几个山头。
这时他跃出战壕观察敌情,指挥部队继续前进,突然遭到日军机枪的猛烈射击,郑廷珍将军当场英勇牺牲,壮烈殉国。
此役一同阵亡的还有郝梦龄将军和刘家淇将军,国民 *** 明令褒奖,追赠为“陆军中将”。
1983年6月,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杨靖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吉鸿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宋学义
红色英雄人物有哪些?
1、朱程
朱程将军,八路军高级指挥员,革命烈士,浙江温州市平阳县(现属苍南县)矾山镇人。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曹县西南地区王厂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主力突围,时任的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的他和30多位战友与敌同归于尽。
2、董存瑞
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3、张自忠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4、戴安澜
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无为人,陆军中将。戴安澜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攻克昆仑关并击毙日军少将中村正雄等战功。
5、孙铭武
辽宁抚顺人,抗日名将,1916年参加讨袁革命军。1919年改编为东北军陆军第十六师,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1924年充任昌黎县警察局长,直隶(今河北)临、抚、昌、卢、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兼地方保甲团团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铭武积极动员乡民亲友举旗抗日,打击日本侵略者。1932年1月,成立辽东血盟救国军,迅速发展到一千多人,公推孙铭武同志为总司令,同年,孙铭武同志被汉奸于芷山杀害。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