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七星上将(中国唯一七星上将常凯申)

十日日十日日2023-08-31115 阅读0 评论

黄埔军校名将
黄埔军校五大名将如下:
1、蒋先云,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众多黄埔军校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蒋先云以威名赫赫,战功卓越著称。
2、徐向前,1901.11.8-1990.9.21,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3、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
4、左权,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5、周士第,广东乐会人。黄埔军校一期生,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
黄埔三杰四凶五虎
黄埔三杰是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1、蒋先云字湘耘,别号巫山。湖南省新田大坪塘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校,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深得校长蒋中正器重。
2、陈赓在黄埔三杰中是名气最大的,为共和国大将。1903年出生,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
3、贺衷寒原名忠汉,字君山,湖南岳阳鹿角镇牛皋村贺耕九屋人,1916年考入武昌湖南旅鄂中学读书。适逢苏联召开东方民旗会议,贺被选为东方劳工代表参加。
黄埔军校十大名将
01
黄埔十大名将分别是:俞济时、张灵甫、邱清泉、黄百韬、孙元良、胡琏、谢晋元、高志航、林彪和郝柏村。
02
1、俞济时,1942年任蒋介石侍卫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1990年逝世于台北。著有《时代新军人应有之修养》、《孙子之战术战略思想采微》及《八十虚度追忆》、《八六述怀》等。
2、张灵甫是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1947年5月16日于孟良崮战役中战死。
3、邱清泉,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参加昆仑关战役一战成名,参加滇缅龙陵战役屡建奇功,是有功于民族的抗日名将。
4、黄百韬,国军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兵团司令官。1948年11月22日战死于淮海战役。
5、孙元良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曾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
03
6、胡琏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著有《泛述古宁头之战》,《金门忆旧》等。
7、谢晋元,著名抗日英雄,成名于淞沪会战。
8、高志航在抗日战争期间是中国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
9、林彪,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事家。文化大革命期间叛国出逃,乘坐的飞机坠落。
10、郝柏村,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台湾军队一级上将军官;中国国民党军事将领,台湾当局“行政院长”。郝柏村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批准成立了台湾“陆委会”和海基会,是反“台独”践行者和实践者。
04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军事人才。黄埔十大名将都具有着超人的战略智慧和军事才能,特别是在民族危亡时刻,无不热血忠魂,抛洒疆场。我在这里为他们鞠一躬,缅怀他们在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唯一七星上将
美国虽然没有七星上将这个军衔,但有一个虽然和特级上将一样被称为六星上将但其实相当于七星上将的级别的军衔,即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之际由杰拉尔德?福特总统追授给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目前华盛顿是唯一一个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注意,这个军衔和美国的另一个军衔——特级上将有所不同,特级上将军衔在五星上将军衔之上和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军衔之下。另外还要区分上将军衔和上述三种军衔,它们也没有什么联系。美国的上将军衔在五星上将军衔之下,是美国第四高的军衔,也称四星上将,不能和上述三个混为一谈。不过由于得到上述三个军衔的人均已去世,所以在现役美军中最高的军衔就是上将了。
黄埔军校1一7期名单
1、黄鳌、李奇中、李鸣珂、石鸣珂、王锡钧、严沛霖、陈_、丁炳权、万全策、贾韫山、袁涤清、申茂生、赵履强、丘飞龙、吕昭仁、孙树成、凌技雄、张作猷、张本清、陈子厚、郑炳庚、李荣、陈拔诗、王克勤、李青、蔡凤翁、陈坚、陈志达、陈沛、甘丽初、谢瀛滨、吕佐周等。
2、1924年3月27日黄埔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
扩展资料:
黄埔三杰:
蒋先云
字湘耘,别号巫山。湖南省新田大坪塘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校,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深得校长蒋中正器重。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蒋介石侍从秘书、北伐军总政治部秘书。1927年5月在河南临颍与奉军作战中壮烈牺牲。
陈赓
在黄埔三杰中是名气最大的,为共和国大将。1903年出生,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
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贺衷寒
原名忠汉,字君山,湖南岳阳鹿角镇牛皋村贺耕九屋人,1916年考入武昌湖南旅鄂中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时被选为武昌学生代表,适逢苏联召开东方民旗会议,贺被选为东方劳工代表参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埔三杰

开国上将排名有谁知道?

中国唯一七星上将(中国唯一七星上将常凯申)

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

1、萧克。2、李达。3、张宗逊。4、李克农。5、王震。6、许世友。7、彭绍辉。8、张爱萍。9、杨成武。10、韩先楚。11、李涛。12、傅秋涛。13、王平。

14、吕正操。15、傅钟。16、肖华。17、甘泗淇。18、宋任穷。19、赖传珠。20、洪学智。21、周士第。22、郭天民。23、周纯全。24、杨至诚。25、陈再道。

26、陈奇涵。27、王宏坤。28、苏振华。29、刘亚楼。30、刘震。31、陈锡联。32、韦国清。33、陈士榘。34、陈伯钧。35、钟期光。36、宋时轮。37、朱良才。

38、董其武。39、唐亮。40、叶飞。41、杨得志。42、王新亭。43、黄永胜。44、李天佑。45、陈明仁。46、贺炳炎。

47、阎红彦。48、谢富治。49、陶峙岳。50、乌兰夫。51、周桓。52、杨勇。53、李志民。54、赵尔陆。

扩展资料:

开国上将介绍:

1、李克农:

1899年出生于安徽巢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刘亚楼:

原名刘兴昌。清宣统三年2月出生于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克芳是勤劳正直的农民。

兴昌出生不久,母亲死于产褥热。房亲刘德香急人所急,将不满周岁的女儿抱给别人作童养媳,收养兴昌作养子。从此,兴昌改名刘振东。

振东8岁读私塾,9岁转入崇德小学。14岁进湘店高小,15岁进武平县立初中,16岁考入省立第七中学。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辍学。

回乡后,共产党员刘克模聘请他任崇德学校教员。不久,刘克模、李长明派刘振东、刘永光等在店下开文昌栈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起,亚楼先后担任中央红军第十一师、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五次围剿战斗。

第一次反围亚楼团捉了国民党十八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第二次反“围剿”,亚楼手把手教团连政工干部制订政工规划,鼓励政工人员起模范作用。第三次反“围剿”,亚楼的十一师全歼国民党军最精锐的52师。

3、张宗逊:

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人,1927年4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1924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洗礼。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军事训练和军队院校管理建树颇多,被公认为军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是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上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有哪几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称为“开国上将”。
他们分别为:
1955年8月27日授予(55人)
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王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王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肖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工程兵司令。
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叶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周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杨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1956年授予(1人)
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1958年授予(1人)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黄埔军校名将(黄埔三杰四凶五虎)


黄埔军校名将
黄埔军校五大名将如下:
1、蒋先云,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众多黄埔军校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蒋先云以威名赫赫,战功卓越著称。
2、徐向前,1901.11.8-1990.9.21,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3、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
4、左权,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5、周士第,广东乐会人。黄埔军校一期生,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
黄埔三杰四凶五虎
黄埔三杰是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1、蒋先云字湘耘,别号巫山。湖南省新田大坪塘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校,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深得校长蒋中正器重。
2、陈赓在黄埔三杰中是名气最大的,为共和国大将。1903年出生,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
3、贺衷寒原名忠汉,字君山,湖南岳阳鹿角镇牛皋村贺耕九屋人,1916年考入武昌湖南旅鄂中学读书。适逢苏联召开东方民旗会议,贺被选为东方劳工代表参加。
黄埔军校十大名将
01
黄埔十大名将分别是:俞济时、张灵甫、邱清泉、黄百韬、孙元良、胡琏、谢晋元、高志航、林彪和郝柏村。
02
1、俞济时,1942年任蒋介石侍卫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1990年逝世于台北。著有《时代新军人应有之修养》、《孙子之战术战略思想采微》及《八十虚度追忆》、《八六述怀》等。
2、张灵甫是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1947年5月16日于孟良崮战役中战死。
3、邱清泉,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参加昆仑关战役一战成名,参加滇缅龙陵战役屡建奇功,是有功于民族的抗日名将。
4、黄百韬,国军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兵团司令官。1948年11月22日战死于淮海战役。
5、孙元良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曾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
03
6、胡琏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著有《泛述古宁头之战》,《金门忆旧》等。
7、谢晋元,著名抗日英雄,成名于淞沪会战。
8、高志航在抗日战争期间是中国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
9、林彪,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事家。文化大革命期间叛国出逃,乘坐的飞机坠落。
10、郝柏村,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台湾军队一级上将军官;中国国民党军事将领,台湾当局“行政院长”。郝柏村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批准成立了台湾“陆委会”和海基会,是反“台独”践行者和实践者。
04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军事人才。黄埔十大名将都具有着超人的战略智慧和军事才能,特别是在民族危亡时刻,无不热血忠魂,抛洒疆场。我在这里为他们鞠一躬,缅怀他们在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唯一七星上将
美国虽然没有七星上将这个军衔,但有一个虽然和特级上将一样被称为六星上将但其实相当于七星上将的级别的军衔,即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之际由杰拉尔德?福特总统追授给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目前华盛顿是唯一一个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注意,这个军衔和美国的另一个军衔——特级上将有所不同,特级上将军衔在五星上将军衔之上和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军衔之下。另外还要区分上将军衔和上述三种军衔,它们也没有什么联系。美国的上将军衔在五星上将军衔之下,是美国第四高的军衔,也称四星上将,不能和上述三个混为一谈。不过由于得到上述三个军衔的人均已去世,所以在现役美军中最高的军衔就是上将了。
黄埔军校1一7期名单
1、黄鳌、李奇中、李鸣珂、石鸣珂、王锡钧、严沛霖、陈_、丁炳权、万全策、贾韫山、袁涤清、申茂生、赵履强、丘飞龙、吕昭仁、孙树成、凌技雄、张作猷、张本清、陈子厚、郑炳庚、李荣、陈拔诗、王克勤、李青、蔡凤翁、陈坚、陈志达、陈沛、甘丽初、谢瀛滨、吕佐周等。
2、1924年3月27日黄埔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
扩展资料:
黄埔三杰:
蒋先云
字湘耘,别号巫山。湖南省新田大坪塘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校,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深得校长蒋中正器重。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蒋介石侍从秘书、北伐军总政治部秘书。1927年5月在河南临颍与奉军作战中壮烈牺牲。
陈赓
在黄埔三杰中是名气最大的,为共和国大将。1903年出生,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
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贺衷寒
原名忠汉,字君山,湖南岳阳鹿角镇牛皋村贺耕九屋人,1916年考入武昌湖南旅鄂中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时被选为武昌学生代表,适逢苏联召开东方民旗会议,贺被选为东方劳工代表参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埔三杰

上将军衔有几个

截至2021年,中国共有35位上将。


上将军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衔之一,位于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之上,是解放军中的最高荣誉之一。截至2021年,中国共有35位上将。上将军衔的授予非常严格,一般情况下只有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大战区正职、军兵种正职等高级将领才能获得。

上将军衔的晋升也需要具备出色的军事表现、战功卓著、领导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等一系列条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上将军衔的肩章上有三颗五角星,这是区别于其他军衔的最明显标志。除了军衔之外,上将还能享受一系列待遇,如高级住房、医疗、用车等。

上将军衔的荣誉

上将军衔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在现代中国,上将军衔于1955年首次设立,当时共有55位开国上将。此后,上将军衔的授予逐渐规范化,授予人数也有所增加,但至今仍属凤毛麟角。

上将军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最高荣誉之一,代表着出色的军事才能、战功卓著和领导能力。上将们作为军队中的杰出代表,不仅担负着领导军队的重任,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军事力量的象征。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