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来了!北京科兴电闸被拉,疫苗损失1540万元,未名医药称“正在制定追索方案”
未名医药与科兴控股就北京科兴的股东控股权争夺战又有新进展。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未名医药方面因为拉闸断电给北京科兴造成的疫苗产品损失事件,判决未名医药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时任未名医药董事长潘爱华向北京科兴连带赔偿损失人民币1540.4 万元,同时,未名医药对厦门未名上述赔偿所负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此判决为终审判决。
未名医药董秘办向记者表示,目前法务部门正在制定追索方案。
据悉,未名医药与科兴控股的交恶爆发于2016年,彼时正值在美上市的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启动私有化,以潘爱华为代表的未名医药与以尹卫东为代表的科兴控股为在私有化中取得控制权,引发了多次剧烈冲突。
而后,随着北京科兴新冠疫苗面世,巨大利益下,这场股权争夺战越来越激烈。
法院判决
未名医药近日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收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判决书》。判决书显示,维持北京四中院判决,对于未名医药方面因为拉电闸给北京科兴造成的疫苗产品损失,赔偿1540.4万元。此判决为终审判决。
该事件发生于2018年4月17日,北京科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39号的办公楼及厂房的电源,被通过位于同一地址的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配电室的总控开关人为切断,造成北京科兴事件当天在产品(疫苗)和事件前已结束生产但需于2018 年4月17日在线生产的产品(疫苗)损失,共计市场价值1540.4万元。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9月17日出具《民事判决书》,认为事件起因是未名生物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与科兴控股关于北京科兴控制权存在争议,潘爱华是由厦门未 名委派担任的北京科兴董事长,罗德顺是由厦门未名委派担任的北京科兴监事,判决厦门未名、潘爱华向北京科兴连带赔偿损失人民币1540.4 万元。
上诉人科兴控股、上诉人厦门未名因与被上诉人未名医药、被上诉人潘爱华、被上诉人北京科兴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的民事判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2018年4月17日的断电行为未名医药并未参与,未名医药并非共同侵权人,但在案涉侵权行为发生时,厦门未名的唯一股东是未名医药,并且厦门未名在二审中提供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存在保留意见,不能证明厦门未名财务独立于未名医药,故根据公司法第六十三条,未名医药应对厦门未名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未名医药表示,厦门未名、潘爱华向北京科兴连带赔偿损失人民币1540.4 万元,同时,本公司对厦门未名上述赔偿所负债务承担连带责任,预计将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进一步收集证据,通过有关途径追索损失。
而这对业绩本就低迷的未名医药更是雪上加霜。未名医药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445万元,同比下降81.45%;营业总收入2.755亿元,同比下降12.75%。
交恶已久
未名医药与科兴控股就北京科兴的股权争夺已久,交恶开端或源于在美上市的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启动私有化。
2003年,北京科兴便启动赴美上市计划。为给公司赴美上市创造条件,潘爱华和尹卫东在海外成立了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转板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是市值仅仅4亿美元左右。2016年随着中概股回归潮的到来,尹卫东决定让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美国退市,期望公司回A能享受到更高的市值。
潘爱华和尹卫东的嫌隙从这时开始公开化。
2016年2月,总经理尹卫东联合塞雷基金组成内部买方团,以6.18美元/股的报价,提出科兴控股私有化要约。随后,董事长潘爱华通过未名集团联合中信集团、中金公司组成另一买方团提出竞争要约,报价7美元/股。竞标一直持续到2017年底,尹卫东的总经理任期已到,潘爱华通过“一票否决权”拒绝续聘尹卫东,自认董事长兼总经理。
就此,两人的争斗白热化,潘爱华要求尹卫东交出北京科兴的财务资料,尹卫东将这些资料带走并宣布潘爱华的董事会非法,自己要成立新董事会。潘爱华就此反击,于是发生了上文中拉闸断电,致使北京科兴疫苗受损的事件。
而以上的争斗发生在新冠疫情之前,随着北京科兴新冠疫苗面世,北京科兴成为国内疫苗龙头企业,斗争也越来越激烈。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科兴的营收高达193.75亿美元,约合128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44.6亿美元,折合956亿元人民币。
巨大利润之下,北京科兴的股权之争吸引了更多人入局。
今年5月,嘉联私募、深圳易联通过淘宝拍卖平台拍得未名医药8.67%的股权,随后深圳易联与未名医药多名自然人股东及嘉联私募签署委托协议,获未名医药13.97%的投票表决权,成为公司真正的控股股东。随后,未名医药发布公告,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潘爱华正式卸任,岳家霖任公司董事长。
就在今年8月,杭州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约29亿元入资未名医药的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获得厦门未名约34%的股份,厦门未名直接持有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但是未名医药新管理层表示不知情,已经报案。
随后,未名医药披露,董事会同意将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持有的北京科兴26.91%股权全部划转至未名医药。本次股权划转完成后,未名医药将直接持有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并且,未名医药还宣布,免去潘爱华在北京科兴的董事、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务,委派未名医药现任董事长岳家霖担任北京科兴的董事、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免去罗德顺在北京科兴的监事职务,委派栾伟宁为北京科兴监事。
未名医药董秘办向《华夏时报》表示,股权划转事宜还在进行中,完成划转后公告披露。
科兴大连日本承认吗
关于科兴大连事件,中国政府曾多次表明立场:绝不会容忍任何涉及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事实上,科兴集团自2018年开始就被调查,最终被发现涉嫌严重违法,其原始的疫苗生产环节和数据不符,存在造假问题。因此,中国政府立即采取了严厉措施,对涉嫌违法的科兴集团展开全面调查,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也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政府并没有公开承认或者否认这件事情,因此,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日本政府是否承认此事。总之,科兴大连事件是一件严重违法的事件,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严厉的措施进行查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抖音上中兴科维疫苗是怎么回事
1、北京科兴中维疫苗事件始末说明一,近日,未名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收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21)京民终34号《民事判决书》,2022年10月31日,北京市高院出具终审判决,维持北京四中院的判决,对于未名医药方面因为拉电闸给北京科兴造成的疫苗产品损失,赔偿1540.4万元。新冠疫情以来,未名医药因持有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6.91%的股份,而一度被视为新冠疫苗概念股,股价多次出现异动。实际上,参与新冠灭活疫苗研发的是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北京科兴中维疫苗事件始末说明二,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SINOVAC科兴新冠疫苗克尔来福推荐使用年龄扩展至3岁及以上1,克尔来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中首个扩展用于低至3岁人群的新冠疫苗,也是桐斗目前世卫紧急使用清单中唯一被推荐在3至4岁儿童中使用的新冠疫苗。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克尔来福作为加强免疫,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暴发期间仍能为广泛人群提供安全且有效保护。 3、北京科兴中维疫扰轮盯苗事件始末说明三,科缓和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9月声明,科兴控股及旗下的任何子公司均未研发、生产1型糖尿病疫苗等相关产品,也从未与任何单位或个人就前述产品达成商业合作,从未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代理推广前述产品。此前亦有不法分子以科兴控股、科兴生物、科兴中维、北京科兴等名义或类似的名称通过APP、网站、微信等网络平台或个人渠道仿冒科兴金融理财平台或仿冒科兴官网钓鱼。请公众谨慎识别在各类网络社交媒体发布的虚假信息,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行贿获取疫苗审批?频繁假阳?疫苗接种安不安全?发国难财黑公司,严惩不贷!
疫情的风吹草动,都比较容易牵动人心,为了让大家更全面了解流言背后的真相,我今日将对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些关于疫苗,核酸的一些传言进行追本溯源,深度分析,带大家快速了解事件真相!01
长期行贿获取疫苗审批?
最近几天,科兴疫苗上了风口浪尖!有自媒体爆出:生产疫苗的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因为长期行贿国家工作人员,在疫苗审批等事项上提供帮助而被大家关注。
很多媒体会为了流量热度过度解读,为了解事件起源,工小猫追本溯源,查到了本次热点事件的源头之一。
从文章原文看,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确实有行贿史
。目前网上可查到的相关行贿判决共计18件
,流传最广,做为科兴行贿获取疫苗审批案例的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7)京刑终15号刑事裁定书。需要注意的是:
1. 这则刑事裁判书是2017年的, 行贿期间是:2002年至2014年间。在疫情爆发之前。
2. 涉案疫苗:大流行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不涉及新冠疫苗。
也许有的人会说,近几年刑事判决上网的越来越少,实际上被查被抓的行贿案能有多大比例?
但是未上网的判决不可考,阴谋论者可以认为他无限大,但也有可能并没有这样的事件发生,这里不做臆判。
02
疫苗接种安不安全?
现在搜索科兴疫苗关键词,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对于安全性和副作用的质疑声。
听到上面行贿的言论等,确实难免会对新冠疫苗的安全性产生质疑。如果在工小猫分析完涉案的疫苗和行贿的时间,您还对疫苗安全性有所质疑,那么我们不妨再往深挖一挖。
科兴中唯一研发的新冠疫苗是
在2021年2月份获批上市
的。并在2021年6月1日,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认证
:世界卫生组织6月1日宣布,由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正式通过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世卫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对科兴疫苗的评估显示,截至2021年6月
已有32个国家和地区批准该疫苗用于18岁及以上人群。
03
阳性阳性阳性!频繁假阳?
核酸机构公然造假,大发国难财!
前一阵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张先生举报一家核酸检测公司检测报告造假,同一份样本,能出阴性和阳性两种结果。
根据描述,张先生在11月4日因“密接”被隔离5天,在隔离结束前一天的11月9日由呼市斯凯瑞医学检验所做了单采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第二天应该能顺利结束隔离。
然而,第二天,他就被拉去了方舱,因为他本来阴性的核酸结果,被改成了阳性。
无独有偶,在呼市的新城区,也有人举报核酸造假,比如采样时间和检测时间零时差的,还有就是将阴性结果反馈为阳性的。
呼市警方和卫健委通报了这次的造假事件,定性是“错误录入”,赛斯基因被停止执业,法人和员工被采取了强制措施。
就在对赛斯基因通报的当天,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有市民举报,其家属在没有参加核酸检测的情况下,却查到了核酸检测结果。
怎么办到的呢?没参加采样的人,应该进行补采,但是采样员直接自己添加了信息,然后就当已经采过了......
核酸造假,早就不是啥新鲜事儿了,今年以来,这样的类似事件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例举。
当然针对这样的现象,国家也不是听之任之,
早在今年的6月9日
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对核酸检测机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设立了“红绿灯”制度,对依法准入符合条件的主体进行绿灯审批的同时,坚决落实黄灯整改,以及红灯的退出机制,加大监管的力度,确保核酸检测的质量。多地开展大检查
湖南省、安徽省、广东省、吉林省等多地近期也对当地核酸检测机构进行排查,据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
有250家核酸检测机构被责令整改,另有26家机构自行或被责令暂停核酸检测业务。
据多地卫健委公告,排查内容主要包括依法执业、检测质量、实验室和检测人员资质、室内质控开展情况、室间质评参加情况等。
从不合格机构属性来看,包括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实验室等,排查方式包括现场核查、集中排查、专项质量排查,处理方式包括责令整改、暂停业务资质等,不合格原因包括未开展业务、检测人员数量不足、检测操作不规范等。
在各种排查、督查、检查下,为啥还敢这么干?
赚钱,那是真赚钱,
甚至在当下,赚钱程度让无数A股上市公司们眼红。
Choice数据显示,A股新冠检测板块有67家上市公司,总营收2516亿,净利润728亿。
而睿智医疗的净利润增长率也达到了6799%,安旭生物的净利润增长率1003%,而即便是增速比较慢的,增速也接近50%,不得不赞叹其盈利能力,确实生财有道。
为啥这么能赚?有句话说得好,
“假如把下雨的权力交给卖伞的人,世界就不会再有晴天”
。抗疫三年,身心俱疲,大家的钱包也日渐入不敷出,最关键的核酸检测上不出错,疫情的阴霾才能早日散去。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重大的公共健康事件,现在看起来,大赢家是那些独具慧眼迅速杀入核酸领域的公司,这行业既不需要极高的研发成本,也不需要考虑销售的问题,赚钱到手软。
但,这样真的好吗?
既然是一个公共健康事件,就提两个建议吧:
1. 核酸企业拿疫情期间的营收去上市,这绝对是该禁止的,这能持续吗?暴利赚一回还不够吗?
2. 对核酸企业的这部分收入征收重税,纳入公共健康管理基金,共同投入抗疫大事,毕竟动辄80%的毛利,多少有点发国难财的意味,这真不合适。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