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原委书记周一波近况

十日日十日日2023-08-26322 阅读0 评论

◆ 著名作家冷梦在《高西沟调查——中国新农村启示录》(长篇报告文学,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01月第1版 ),对周一波有专章生动描述.
◆ 杜晓英:《发现被历史遗忘的高西沟?——访著名女作家、报告文学〈高西沟调查〉作者冷梦》,原载“中国散文网”;2006年01月23日。
◆ 王观胜在《一位市委书记的工作哲学》(大型报告文学集《陕西作家赴陕北能源生化基地采风录》,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政府,2003年)。 ◆ 韩宏:《“引进人才”竟被闲置3年》,上海:《文汇报》,2003年02月27日,“国内视窗”版.
◆ 刘仲平、鲁明智(《陕西日报》记者):《榆林市委书记过问研究员郭培才上岗》,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3月05日.
◆ 沈峰:《郭培才为何成不了千里马》,北京:《经理日报》,2003年03月06日,第A03版,“经济评论”栏目.
◆ 贺永军:《三秦论语:向人才道歉》,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4月24日.
◆ 傅昌波(《人民日报》记者):《“郭培才现象”发人深思》,北京:《人民日报》,2003年05月13日,第15版 .
◆ 于绍良、陈钢(新华社记者):《切莫让人才“青菜沤成黄菜”——“郭培才事件”冲击波》,新华网西安2003年07月08日电.
◆ 于绍良、陈钢(新华社记者):《喊缺人才,人才却被闲置3年——“郭培才事件”在榆林引起巨大震动》,北京:《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07月09日,第1版.
◆ 《人才“青菜”险些沤成“黄菜” 榆林“郭培才事件”引人深思》,福州:《福建日报》,2003年07月09日,第5版.
◆ 《引进专家闲置3年 上访百馀次书记发怒才上任》,香港:《香港商报》,2003年07月09日,“中国新闻”栏目.
◆ 孙德宏(《工人日报》评论员):《浪费人才是对社会的犯罪》(社评),北京:《工人日报》,2003年07月10日,第3版.
◆ 杜耀峰(《陕西日报》记者):《能否用好人才是执政能力的检验——榆林市“郭培才事件”调查与思考》,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7月11日,第1版.
◆ 于绍良、陈钢:《莫让人才“青菜沤成黄菜”——陕西榆林“郭培才事件”启示录“郭培才现象”发人深思》,北京:《经理日报》,2003年07月19日,第A02版,“事件”栏目.
◆ 彭庆杰:《一篇耐读的新闻调查》,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7月22日,“百姓心声”栏目.
◆ 于绍良、陈钢(新华社记者):《浪费人才也是错》,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07月29日,第6版(西部开发),“西域走笔”栏目.
◆ 仲琴:《郭培才和陆步轩也该自我反思》,北京:《中国审计报》,2003年08月06日.
◆ 廖仲毛:《郭培才和陆步轩也该反思》,北京:《中国石油报》,2003年08月22日,第5版,“北方周末”栏目.
◆ 李耀军:《“板登须坐三年冷?”——由“郭培才现象”引发的思考》,《领导工作研究》,2003年第10期,第11~12页.
◆ 禾茂:《今日时评:人才被“挂”的反思》,武汉:《长江日报》,2004年02月04日.
◆ 社会系统工程网报道:新任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书法家周一波题赠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在充满复杂性的世界化时代,面对空前挑战和空前机遇,以持续集成和持续创新实现持续进化.与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共勉.周一波 2002年7月于陕北老区” ◆ 刘仲平(《陕西日报》记者):《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敞开心扉欢迎舆论监督》,西安:《陕西日报》,2004年08月05日.
◆ 周一波(出席中共十七大发言摘要):《在又好又快中实现榆林新跨越》,西安:《陕西日报》,2007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报道栏目,社会系统工程网转载.
◆ 呼东荣(《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在市委中心学习组十七大精神学习班结束时讲话要求 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 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1月05日,第1版、第2版;榆林电视台的相关视频新闻见“榆林新闻网”,社会系统工程网.
◆ 谢云报道:《中共榆林市委、市人民政府聘请社会系统工程专家常远担任榆林市决策咨询特邀顾问》;
◆ 严继文(《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参加市委党校“科学发展俱乐部”活动时强调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变成每个党员和干部的极大乐趣》,2007年08月04日,第1版;社会系统工程网,2007年08月04日;榆林电视台“榆林新闻”节目,2007年08月03日.
◆ 刘小奇(《榆林日报》记者):《“榆林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课题通过验收》,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2月18日,第1版。
◆ 王志诚(《榆林日报》记者):《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切实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周一波深入绥德调查处理“签字”一事》,榆林:《榆林日报》,2008年01月05日,第1版;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
◆ 王卫平(《华商报》记者):《市委书记深夜调查 绥德县长向校长道歉》,西安:《华商报》,2008年01月06日,A3版(重要新闻);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
◆ 卢新宁(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是什么让“绥德事件”由坏变好》,北京:《人民日报》,2008年01月07日,第5版,“人民时评”栏目。
◆ 杨彦(《人民日报》记者):《“绥德事件”启示什么——从“负面事件”快速解决看政府与网络舆论如何互动》,2008年01月09日,第11版,“文化观察·如何面对网络舆论”专题。
◆ 冯东旭(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当代陕西》杂志记者)报道:《中共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就“绥德拦车签字事件”感言:执政者在复杂社会系统中,要善于敏锐识别、有效调控“蝴蝶效应”》,“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2008年01月09日。

榆林市原委书记周一波近况

周一波的人物经历

1970.09——1971.09,电子工业部4320厂工人;
1971.09——1971.12,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会计训练班学习;
1971.12——1977.10,电子工业部4320厂财务科会计;
1977.10——1986.06,电子工业部4320厂劳动工资科干事、副科长(期间:1984.06—1986.06,在中共陕西省商洛地委党校学习;1994.08—1996.12,在中共中央党校函授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1986.06——1986.09,电子工业部4320厂党委办公室主任;
1986.09——1991.03,西京电气总公司人事处副处长;
1991.03——1991.10,西京电气总公司劳动人事处处长;
1991.10——1992.03,陕西省电子工业厅组织干部处副处长;
1992.03——1994.09,陕西省电子工业厅组织干部处、政治处处长;
1994.09——1996.12,陕西省委组织部经济干部处处长(期间:1996.07—1999.07,在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法律专业本科班学习)
1996.12——1997.09,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级组织员、经济干部处处长、陕西省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
1997.09——2002.07,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1997.09—1999.09,在陕西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2002.07——2005.07,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
2005.07——2008.01,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榆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2008.01——2008.02,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2008.02——2013.01,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部长, 。
2013.01——,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2014年12月7日上午,周一波宣布辞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职务。

什么是绥德事件

  2007年12月25日,为落实国家对职业中学学生的补助金,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职业中学校长高勇去找县长崔博签字,正逢县长要参加重要会议,心急的校长高勇追着县长崔博,他两次打开县长车门,要求县长“签了字再走”。其后,绥德县教育局将高勇的举动定位为“过激行为”,决定让他停职检查并当面向县长道歉,而绥德县公安局则立即对高勇做出行政拘留7天的处罚决定。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轩然大波。
  校长追着县长签字
  2007年6月,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批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资助对象为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同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及时向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和所辖学校批复审核意见……学校应于学生入学一个月内将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12月18日,高勇接到通知,得知可去县里领一笔国家助学金。“因为这笔钱本身就来得晚;已经到年底,我急着要把钱发到学生手中。”高勇一口浓重陕北口音,他解释,需要经过县教育局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县长的审核签字,再到县财政局长办公室签字以后,方能领到这笔国家助学金。几天后,高勇还是拿到了教育局长和主管副县长的签字。
  “拿到通知以后,那几天我都在找县长签字,找了起码有四五次。有的时候人太多,见不上。”高勇说。12月25日上午8点多,高勇再次去县政府找县长崔博签字。高勇到崔县长办公室时,崔博正跟人谈话;当崔博走出办公室时,高勇便拿着单据跟在其后,他希望崔县长能尽快签字。而崔博因为着急参加上午9时的“国务院普九债务清欠电视电话会议”,他让高勇把单据放在办公室,等他开完会后再签。高勇从办公室跟着县长来到县长的车前,当崔博上车后,高勇打开车门,执意让县长签了字再走。车发动后,高勇再次打开车门,要求县长签这个字。看到此情形的、刚从办公楼下来的县教育局局长刘世国,与县政府保卫科人员一起,将高勇紧拉车门的手拉开。
  校长受处罚遭拘留
  回学校后没多久,高勇又立即被绥德县教育局领导叫去开会,在上午10点的教育局内部会议上,教育局宣布了对高勇的“三条处理决定”:一,责令高勇立即停职;二,要求高勇向县长赔礼道歉;三,要求他在政府合适场合做公开检查。高勇当时没有反驳。
  上午10点多,县长崔博开完电视电话会议,县教育局局长与相关人员跟高勇一起到崔县长办公室,高勇向崔县长当场赔礼道歉。高勇回忆,他以为,“道完歉,就没什么事了”。然而,11点多,绥德县公安局又将高勇叫到当地派出所去,理由是,绥德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接到县政府办公室的书面报案后,对校长追县长签字一事进行调查,其调查认为,高勇的行为构成“扰乱机关工作秩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县公安局决定对高勇行政拘留7天。高勇申请了行政复议与暂缓执行,并在行政处罚通知单上签了字。当天傍晚6点半,他离开派出所回家。
  业内人士认为,当地公安机关对高勇做出行政拘留7天的处罚显然过重,因为即使高勇构成“扰乱机关工作秩序”,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也只能处以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而情节较重的,才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更何况,“高勇的行为根本谈不上违法,更算不上情节较重”。
  “最牛的”是县长周围的人
  对于此事,近日,全国人大内司委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应松年教授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应冷静地看待。第一,高勇是个好校长,他着急的不是他个人的事,而是贫困学生补助款拿不到,他把学生的事情放在心里。但值得注意的是,县政府的程序太繁琐,照理说钱来了,高勇去找县教育局局长,教育局局长应该马上给他办这件事,校长在县政府外头,他的直接主管是县教育局局长,主管是应负责解决这些问题的。竟然要这个校长自己跑这件事!如果事实是这样,这个程序很糟糕,是折腾当事人的程序。
  应教授指出,另一问题是围着这个县长的那几个人。第一个就是教育局局长,这个局长给高勇的三点处理是过头的。很容易理解的是,这个教育局长担心县长是他顶头上司,他的属下发生这样的事,县长会不会怪罪于他?另外,公安局根据县政府办公室写的东西,说高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要拘留他7天,这涉及人身自由,是非常重的处罚。高勇并不是严重扰乱办公秩序,他最多是耽误县长两分钟,既不需要教育局处理,也不需要公安局大动干戈拘留他7天。因而有评论直指,绥德县教育局局长和公安局局长的所作所为,有些“自作多情”。
  市委书记出面县里领导全体道歉
  “追县长签字被拘留”事件,终于有了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近日,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出面,决定撤销对校长的处分,并要求绥德县县长、公安局长、教育局长向绥德职业中学校长高勇道歉,县长向市委写出书面检查,承诺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校长。
  出面要求县长道歉的市委书记,在整个道歉过程说了一句颇耐人寻味的话,“下级对上级的权力应有约束,不能看领导眼色行事,对讨好上级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应该说,在这起“追县长签字被拘留”事件中,没有作为下级部门的教育局和公安局对县长这一上级的讨好,事情也不至于闹到校长受处分、遭拘留的地步,因为整个事件中下级部门时时都有揣摩领导意图的倾向

周一波的媒体眼中

◆ 著名作家冷梦在《高西沟调查——中国新农村启示录》(长篇报告文学,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01月第1版 ),对周一波有专章生动描述.
◆ 杜晓英:《发现被历史遗忘的高西沟?——访著名女作家、报告文学〈高西沟调查〉作者冷梦》,原载“中国散文网”;2006年01月23日。
◆ 王观胜在《一位市委书记的工作哲学》(大型报告文学集《陕西作家赴陕北能源生化基地采风录》,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政府,2003年)。 ◆ 韩宏:《“引进人才”竟被闲置3年》,上海:《文汇报》,2003年02月27日,“国内视窗”版.
◆ 刘仲平、鲁明智(《陕西日报》记者):《榆林市委书记过问研究员郭培才上岗》,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3月05日.
◆ 沈峰:《郭培才为何成不了千里马》,北京:《经理日报》,2003年03月06日,第A03版,“经济评论”栏目.
◆ 贺永军:《三秦论语:向人才道歉》,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4月24日.
◆ 傅昌波(《人民日报》记者):《“郭培才现象”发人深思》,北京:《人民日报》,2003年05月13日,第15版 .
◆ 于绍良、陈钢(新华社记者):《切莫让人才“青菜沤成黄菜”——“郭培才事件”冲击波》,新华网西安2003年07月08日电.
◆ 于绍良、陈钢(新华社记者):《喊缺人才,人才却被闲置3年——“郭培才事件”在榆林引起巨大震动》,北京:《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07月09日,第1版.
◆ 《人才“青菜”险些沤成“黄菜” 榆林“郭培才事件”引人深思》,福州:《福建日报》,2003年07月09日,第5版.
◆ 《引进专家闲置3年 上访百馀次书记发怒才上任》,香港:《香港商报》,2003年07月09日,“中国新闻”栏目.
◆ 孙德宏(《工人日报》评论员):《浪费人才是对社会的犯罪》(社评),北京:《工人日报》,2003年07月10日,第3版.
◆ 杜耀峰(《陕西日报》记者):《能否用好人才是执政能力的检验——榆林市“郭培才事件”调查与思考》,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7月11日,第1版.
◆ 于绍良、陈钢:《莫让人才“青菜沤成黄菜”——陕西榆林“郭培才事件”启示录“郭培才现象”发人深思》,北京:《经理日报》,2003年07月19日,第A02版,“事件”栏目.
◆ 彭庆杰:《一篇耐读的新闻调查》,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7月22日,“百姓心声”栏目.
◆ 于绍良、陈钢(新华社记者):《浪费人才也是错》,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07月29日,第6版(西部开发),“西域走笔”栏目.
◆ 仲琴:《郭培才和陆步轩也该自我反思》,北京:《中国审计报》,2003年08月06日.
◆ 廖仲毛:《郭培才和陆步轩也该反思》,北京:《中国石油报》,2003年08月22日,第5版,“北方周末”栏目.
◆ 李耀军:《“板登须坐三年冷?”——由“郭培才现象”引发的思考》,《领导工作研究》,2003年第10期,第11~12页.
◆ 禾茂:《今日时评:人才被“挂”的反思》,武汉:《长江日报》,2004年02月04日.
◆ 社会系统工程网报道:新任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书法家周一波题赠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在充满复杂性的世界化时代,面对空前挑战和空前机遇,以持续集成和持续创新实现持续进化.与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共勉.周一波 2002年7月于陕北老区” ◆ 刘仲平(《陕西日报》记者):《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敞开心扉欢迎舆论监督》,西安:《陕西日报》,2004年08月05日.
◆ 周一波(出席中共十七大发言摘要):《在又好又快中实现榆林新跨越》,西安:《陕西日报》,2007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报道栏目,社会系统工程网转载.
◆ 呼东荣(《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在市委中心学习组十七大精神学习班结束时讲话要求 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 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1月05日,第1版、第2版;榆林电视台的相关视频新闻见“榆林新闻网”,社会系统工程网.
◆ 谢云报道:《中共榆林市委、市人民政府聘请社会系统工程专家常远担任榆林市决策咨询特邀顾问》;
◆ 严继文(《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参加市委党校“科学发展俱乐部”活动时强调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变成每个党员和干部的极大乐趣》,2007年08月04日,第1版;社会系统工程网,2007年08月04日;榆林电视台“榆林新闻”节目,2007年08月03日.
◆ 刘小奇(《榆林日报》记者):《“榆林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课题通过验收》,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2月18日,第1版。
◆ 王志诚(《榆林日报》记者):《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切实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周一波深入绥德调查处理“签字”一事》,榆林:《榆林日报》,2008年01月05日,第1版;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
◆ 王卫平(《华商报》记者):《市委书记深夜调查 绥德县长向校长道歉》,西安:《华商报》,2008年01月06日,A3版(重要新闻);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
◆ 卢新宁(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是什么让“绥德事件”由坏变好》,北京:《人民日报》,2008年01月07日,第5版,“人民时评”栏目。
◆ 杨彦(《人民日报》记者):《“绥德事件”启示什么——从“负面事件”快速解决看政府与网络舆论如何互动》,2008年01月09日,第11版,“文化观察·如何面对网络舆论”专题。
◆ 冯东旭(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当代陕西》杂志记者)报道:《中共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就“绥德拦车签字事件”感言:执政者在复杂社会系统中,要善于敏锐识别、有效调控“蝴蝶效应”》,“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2008年01月09日。

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的陕西省榆林市跨越发展社会系统工程项目

◆ 新任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书法家周一波题赠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在充满复杂性的世界化时代,面对空前挑战和空前机遇,以持续集成和持续创新实现持续进化.与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共勉.周一波2002年7月于陕北老区” .
◆ 叶涛报道、刘爱文摄影:《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与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成员常远彻夜探讨社会系统工程》(图片新闻) .
◆ 谢云报道:《中共榆林市委、市人民政府聘请社会系统工程专家常远担任榆林市决策咨询特邀顾问》 ;
◆ 严继文(《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参加市委党校“科学发展俱乐部”活动时强调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变成每个党员和干部的极大乐趣》,2007年08月04日,第1版;社会系统工程网,2007年08月04日 ;榆林电视台“榆林新闻”节目,2007年08月03日 .
◆ 周一波批示的《社会系统工程与卓越治理建议书》PSSEGE [2007] 312号,《关于在文化发展框架下考虑各级政务人员名片设计方案的建议》,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北京实现者社会系统工程研究院编印,2007年09月29日 .
◆ 周一波(出席中共十七大发言摘要):《在又好又快中实现榆林新跨越》,西安:《陕西日报》,2007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报道栏目,社会系统工程网转载 .
◆ 王志诚(《榆林日报》记者)、张振中(《榆林日报》通讯员)报道:《“高西沟不仅是中国的典范,也许应该是世界的典范”——美国〈国家地理〉和〈科学〉杂志记者采访高西沟》,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0月29日,第1版 .
◆ 呼东荣(《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在市委中心学习组十七大精神学习班结束时讲话要求 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 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1月05日,第1版、第2版;榆林电视台的相关视频新闻见“榆林新闻网”,转载于社会系统工程网 .
◆ 周一波:《让十七大精神在榆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共榆林市委中心组十七大精神学习班结束时的讲话》(2007年11月03日),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1月06日;榆林电视台视频新闻见“榆林新闻网”,社会系统工程网 .
◆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档案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步实施档案系统工程 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应有作用》(2007年09月16日),榆林:《榆林调研》,2007年第10期(总第63期),中共榆林市委政研室,2007年11月23日;彩色图文版载“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文化系统工程”、“最佳实践”等栏目 .
◆ 刘小奇(《榆林日报》记者):《“榆林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课题通过验收》,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2月18日,第1版 .
◆ 周一波:《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为科学制定和实施跨越发展战略持续提供强大支持——在榆林市跨越发展科技专项研究验收会结束时的讲话》(2007年12月17日),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2月19日 .
◆ 王怀军、王婷(《榆林日报》记者)报道:《我市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2位 经济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全省首位》,榆林:《榆林日报》,2008年01月04日,第1版,“2007大盘点”栏目 .
◆ 王志诚(《榆林日报》记者):《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切实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周一波深入绥德调查处理“签字”一事》,榆林:《榆林日报》,2008年01月05日,第1版;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 .
◆ 王卫平(《华商报》记者):《市委书记深夜调查 绥德县长向校长道歉》,西安:《华商报》,2008年01月06日,A3版(重要新闻);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 .
◆ 卢新宁(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是什么让“绥德事件”由坏变好》,北京:《人民日报》,2008年01月07日,第5版,“人民时评”栏目 .
◆ 杨彦(《人民日报》记者):《“绥德事件”启示什么——从“负面事件”快速解决看政府与网络舆论如何互动》,2008年01月09日,第11版,“文化观察·如何面对网络舆论”专题① .
◆ 冯东旭(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当代陕西》杂志记者)报道:《中共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就“绥德拦车签字事件”感言:执政者在复杂社会系统中,要善于敏锐识别、有效调控“蝴蝶效应”》,“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2008年01月09日 ,主要内容亦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之“干部论坛”专栏,2008年01月10日.
◆ 周一波(中共榆林市委书记、榆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全面、强大而持续的科技支持——在榆林市科技科普大会上的讲话》(2007年12月18 日),榆林:《榆林日报》,2008年01月12日,第1版、第7版 .
◆ 王怀军、王婷报道:《我市18项产业类指标居全省第一 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成果喜人》,《榆林日报》,2007年12月26日 .
◆ 刘仲平、呼东荣、张剑英报道:《榆林:陕西经济巨龙腾飞的强大引擎》,西安:《陕西日报》,2007年11月15日 .
◆ 贺引忠:《陕西:榆林经济总量跃居陕西第二 增速6年居首》,新华网陕西频道2008年01月14日电 .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