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鱼雷(白头鱼雷装药量)

十日日十日日09-0920 阅读0 评论

白头鱼雷的介绍

1、白头鱼雷是早期的鱼雷,是发明家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因其能象鱼一样在水里游,故称之为 “鱼雷”,并根据怀特黑德的名字(意译为 “白头”),而命名为 “白头鱼雷”。

白头鱼雷(白头鱼雷装药量)

2、舰上装备有2座3联装改进型“白头”型反潜鱼雷系统。“白头”鱼雷是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仿意大利A-244S鱼雷设计的一种轻型反潜鱼雷。该雷长75米,口径324毫米,射程15公里,航速35节、最大下潜深度500米,采用铅酸电池做动力。该鱼雷即可由水面舰艇携带,也可以由反潜直升机挂载。

3、“白头”鱼雷遂成为各国鱼雷发展公认的母型。不久,德国施沃尔茨-考普夫公司又研制出一种用磷青铜制作的“黑头”鱼雷(blackhead torpedo),其原理与“白头”鱼雷基本相同,但各项指标有所改进,如直径缩小为304毫米,长度增至57米,重量增至275千克,装药量增至20千克,航速达22节,只是射程最初仅有400米。

4、世界上第一条鱼雷是1866年由奥匈帝国英籍工程师怀特·海德(White He ad)研制成功的,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白头”鱼雷。该鱼雷装药15~18公斤、口径356毫米、长53米、重134公斤、航速7节、航程640米,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正反转螺旋桨推进。

5、白头鱼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撑杆雷时代,这种早期的海上武器是通过将长杆固定在小艇前端,小艇在海战中以高速撞击敌舰进行攻击。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卢庇乌斯舰长将创新引入,他将发动机集成到撑杆雷中,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驱动活塞,驱动螺旋桨使雷体能在水中自行推进,对敌舰进行攻击。

6、鱼雷技术始于19世纪60年代,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于1866年制成第一条自航鱼雷,即白头鱼雷。此鱼雷直径356毫米,长53米,重136公斤,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航速可达6节,射程640米。至19世纪70年代,鱼雷艇开始出现,专为使用鱼雷而设计的新型海军舰船。

白头鱼雷(白头鱼雷装药量)

白头鱼雷简介

白头鱼雷是早期的鱼雷,是发明家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因其能象鱼一样在水里游,故称之为 “鱼雷”,并根据怀特黑德的名字(意译为 “白头”),而命名为 “白头鱼雷”。

舰上装备有2座3联装改进型“白头”型反潜鱼雷系统。“白头”鱼雷是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仿意大利A-244S鱼雷设计的一种轻型反潜鱼雷。该雷长75米,口径324毫米,射程15公里,航速35节、最大下潜深度500米,采用铅酸电池做动力。该鱼雷即可由水面舰艇携带,也可以由反潜直升机挂载。

世界上第一条鱼雷是1866年由奥匈帝国英籍工程师怀特·海德(White He ad)研制成功的,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白头”鱼雷。该鱼雷装药15~18公斤、口径356毫米、长53米、重134公斤、航速7节、航程640米,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正反转螺旋桨推进。

白头鱼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撑杆雷时代,这种早期的海上武器是通过将长杆固定在小艇前端,小艇在海战中以高速撞击敌舰进行攻击。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卢庇乌斯舰长将创新引入,他将发动机集成到撑杆雷中,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驱动活塞,驱动螺旋桨使雷体能在水中自行推进,对敌舰进行攻击。

能造鱼雷的国家竟比能造导弹的都少?

能研发制导鱼雷的国家就少之又少,仅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9个国家,比能够研发导弹的国家还要少,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研发末端制导+尾流探测的鱼雷难度较高,但中国目前大量装备的鱼10都应用了这些技术,其实力在同型鱼雷中是数一数二的。

鱼雷的技术难度更高,世界上能独立研发制造鱼雷的国家很少。

一句话概括,目前能造重型核动力航母的只有美国一家,但是能造重型鱼雷国家除了五常之外,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同样也可以制造,这么说吧,世界上能造重型鱼雷的基本上都是工业强国,比如大家较熟悉的那几个西方列强,都具备制造重型鱼雷的能力。

将重型鱼雷和舰空导弹放在一起对比价格,虽然有点无厘头,但也还是值得讨论一番的。重型鱼雷贵吗?答案是毫无疑问的,要知道,目前能够研发重型鱼雷的国家寥寥可数,除了美、中、俄、英、法这五个五常国家以外,只有德国、意大利、瑞典、日本等极少数国家具备研发制造实力,比能研发制造导弹的国家少得多。

白头鱼雷

1、白头鱼雷是早期的鱼雷,是发明家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因其能象鱼一样在水里游,故称之为 “鱼雷”,并根据怀特黑德的名字(意译为 “白头”),而命名为 “白头鱼雷”。

2、能造鱼雷的国家竟比能造导弹的都少?早在1866年,世界上第一枚鱼雷便已诞生,发明者是英国的罗伯特·怀特黑德,为了纪念第一枚鱼雷的诞生,便以该工程师的名字命名该鱼雷,也称该鱼雷为“白头”鱼雷,虽然白头鱼雷的实际性能并不可靠,但仍有不俗的威力,有一击必杀的能力。

3、一战时,白头鱼雷股份有限公司被奥匈帝国强占。一战后意大利获得了白头鱼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该公司主人。到二战结束时,白头鱼雷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生产了7个型号(MK Ⅰ、Ⅱ、Ⅲ、Ⅳ、Ⅴ、Ⅵ和Ⅶ型鱼雷)、2万余枚“白头”鱼雷,出口10多个国家。

4、舰上装备有2座3联装改进型“白头”型反潜鱼雷系统。“白头”鱼雷是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仿意大利A-244S鱼雷设计的一种轻型反潜鱼雷。该雷长75米,口径324毫米,射程15公里,航速35节、最大下潜深度500米,采用铅酸电池做动力。该鱼雷即可由水面舰艇携带,也可以由反潜直升机挂载。

5、白头鱼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撑杆雷时代,这种早期的海上武器是通过将长杆固定在小艇前端,小艇在海战中以高速撞击敌舰进行攻击。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卢庇乌斯舰长将创新引入,他将发动机集成到撑杆雷中,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驱动活塞,驱动螺旋桨使雷体能在水中自行推进,对敌舰进行攻击。

6、世界上第一条鱼雷是1866年由奥匈帝国英籍工程师怀特·海德(White He ad)研制成功的,并用其名字命名为“白头”鱼雷。该鱼雷装药15~18公斤、口径356毫米、长53米、重134公斤、航速7节、航程640米,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正反转螺旋桨推进。

舰船技术鱼雷、鱼雷艇和潜艇

面对鱼雷和鱼雷艇带来的威胁,海军强国开始研制以攻击鱼雷艇为主要任务的新型军舰,即鱼雷炮船。排水量为240-1200吨,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航速超过鱼雷艇,携带有鱼雷且安装有舰炮,是驱逐舰的前身。1893年,英国建成首批驱逐舰。19世纪末,鱼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潜艇的研制。

的确,在19世纪末,西方各国海军无不重视对鱼雷和鱼雷艇的研制和生产。在较短的时间内,鱼雷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1892年,开始出现由发射舰艇利用导线输电作动力源的拖线鱼雷。紧接着,发明了基于水压原理的鱼雷定深器,从而可以根据鱼雷攻击目标的具体情况而在发射之前预先调节其在水中的航行深度。

小型水面舰艇 鱼雷艇:就是溜到敌人舰队附近突然发起攻击,利用自身高速冲到离目标近距离发射鱼雷后逃跑。护卫舰级 防空舰:利用高射速火炮对敌方飞机进行拦截摧毁。猎潜舰:装备水下搜索装备和反潜武器,对潜艇进行打击。浅水炮舰:吃水浅,可在离岸边近距离活动,打击敌人或支援登陆。

鱼雷是怎样演变为潜艇的?

1、鱼雷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1866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制成第一条自航鱼雷,称为“白头鱼雷”。雷体直径356毫米,长3.53米,重136公斤,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航速6节,射程640米。到19世纪70年代,一种专门使用鱼雷的新型海军舰船开始出现,这就是鱼雷艇。

2、该鱼雷借鉴了卢庇乌斯的发明,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单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鱼雷的艇行深度。当时鱼雷的艇速仅11公里/小时,射程180─640米,尚无控制鱼雷艇向的装置。因其外形似鱼,而称之为“鱼雷”,并根据怀特黑德的名字而命名为“白头鱼雷”。

3、鱼雷技术始于19世纪60年代,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于1866年制成第一条自航鱼雷,即白头鱼雷。此鱼雷直径356毫米,长53米,重136公斤,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航速可达6节,射程640米。至19世纪70年代,鱼雷艇开始出现,专为使用鱼雷而设计的新型海军舰船。

4、在潜艇的侦测声纳发现敌舰(艇)进入鱼雷的射程后,潜艇就会打开火控声纳锁定敌舰(艇),然后向鱼雷仓注水,向火控计算机输入敌舰(艇)数据,准备进行引导。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