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生冰草新品种培育
内蒙古农业大学云锦凤教授的科研成果——‘蒙农’杂种冰草,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已取得了显著的突破。这种杂交品种的亲本源自天然四倍体沙生冰草与二倍体航道冰草的结合,Hycrest是其名称的来源。蒙农杂种冰草在1999年成功通过全国牧草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我国首个获得正式登记的杂种冰草品种。
沙生冰草的分蘖能力很强,播种当年单株分蘖可达25至55个,并很快形成丛状,种子自然落地,可以自繁。
适应性强,为典型的旱生草原种,既抗旱、抗寒,又耐盐碱和耐践踏,是天然草地上放牧和刈草兼用型牧草。变异类型较多,具有改良和选育优良新品种的利用潜力。
沙生冰草原产于哪里?
沙生冰草原产于东欧、高加索、西伯利亚西部和中亚细亚。黑海—哈萨克斯坦—蒙古成分。美国1906年从中亚引入,加拿大1911年从西伯利亚引入,现已成为美国西部大草原和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等中部干旱地区的重要栽培牧草。
沙生冰草又名荒漠冰草,原产于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目前已成为美国西部大草原及加拿大西部干旱地区的主要栽培牧草。我国主要分布于山西、内蒙古等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均有栽培。沙生冰草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沙生冰草为禾本科冰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具有横走的根茎。疏丛型,株高30-40厘米。
产内蒙古、山西等省区。苏联、蒙古以至美国北部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库马河沿岸草原。 沙生冰草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草原区。产于我国吉林、辽宁省西部、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等省(区);在国外,蒙古及原苏联也有分布。原产西伯利亚和中亚。中国新疆、内蒙古等地有分布。
沙生冰草栽培技术
沙生冰草的栽培技术包含几个关键步骤。首先,其种子较大,每千粒的重量约为5克,发芽率相对较高,播种后出苗呈现出整齐的态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幼苗期的沙生冰草生长较为缓慢,此时的管理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沙生冰草的正常生长,应频繁进行除草工作,以避免杂草的竞争影响幼苗的发育。
沙生冰草栽培管理技术 播前耕翻整地,每公顷施22500-30000千克农家肥、450千克复合肥作基肥。在寒冷地区可春播,华北地区以秋播为宜。单播时每公顷播种量25-25千克;条播行距20-30厘米,播深2~3厘米,播后适当镇压,以利出苗。也可与紫花苜蓿、沙打旺等豆科牧草混播。
一般可生活10至15年,最长可达30年以上,是饲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兼用植物。株高30至50厘米,可由根蘖部发生分枝,形成疏丛型株丛。根系发达,入土深达100厘米,但主要分布于0至15厘米的土层内。具有横走或纵向的根状茎,须根外具有沙套。叶片长5至10厘米,宽1至5毫米,多内卷成锥状。
沙生冰草播种后,种子8~10d就萌发出苗。首先在地面露出胚芽鞘和第一片真叶,待第一片真叶长到2~4cm时,由棕绿色变为绿色,8~9d后长出第二片真叶。第三片真叶出现后就开始分蘖。分蘖力较强,如果水分、温度条件适宜,其分蘖过程可贯穿整个生长季节,表现出很强的分蘖能力。
现已成为美国西部大草原和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等中部干旱地区的重要栽培牧草。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除将野生沙生冰草引种栽培外,还先后从加拿大、美国引进部分沙生冰草优良品种,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种植,表现良好。此后在这些地区大面积推广栽培,现已成为重要的栽培饲用作物。
适应性强,为典型的旱生草原种,既抗旱、抗寒,又耐盐碱和耐践踏,是天然草地上放牧和刈草兼用型牧草。变异类型较多,具有改良和选育优良新品种的利用潜力。
沙生冰草牧草形态
沙生冰草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具有独特的牧草形态。根茎横走或下伸,须根周围包裹着砂套,为其提供额外的保护。植株高度通常在30至50厘米,呈疏丛型分布,秆直立且光滑,或者在花序下方有柔毛。叶片短于节间,紧密包裹茎秆,形态独特,长约5~10厘米,宽1~5毫米,多内卷成锥状。
沙生冰草栽培管理技术 播前耕翻整地,每公顷施22500-30000千克农家肥、450千克复合肥作基肥。在寒冷地区可春播,华北地区以秋播为宜。单播时每公顷播种量25-25千克;条播行距20-30厘米,播深2~3厘米,播后适当镇压,以利出苗。也可与紫花苜蓿、沙打旺等豆科牧草混播。
沙生冰草以其发达的根系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0至15厘米的区域。这种植物拥有显著的耐旱和耐寒性,对自然降水量的需求在150至400毫米的范围内,属于典型的草原旱生植物类型。沙生冰草的生长特性尤为显著,其返青期早,再生能力较强,适合作为放牧的优良草种。
沙生冰草为四倍体,属于典型的草原型广幅旱生植物,具有极强的抗旱、抗寒和固沙能力,这是由于它具有发达的根系,而且根系外有沙套保护,叶片窄小且内卷,干旱时气孔闭合。干旱严重时虽然生长停滞,但叶片仍能保持绿色,一遇雨水即可迅速恢复生长。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