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的简介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王实甫人物简介 王实甫是元曲的集大成者,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元曲作品,现存的作品有《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西厢记》被演成了五本二十一折的长剧,号称为“天下夺魁”。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
王实甫是哪里人?
创始人是王实甫。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生平事迹亦不详。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王实甫是大都(今北京)人。是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的作者,但是关于他生平情况的历史记载却很少。
王实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王实甫(约1260~1336)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但是由于宦途坎坷而放荡不羁,经常出入于歌院戏楼等游艺场所,与倡优有着密切交往。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省定兴县究室村人。元代杂剧作家。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
元曲四大家是谁?
1、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幽魂》。
2、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3、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4、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5、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王实甫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1、晚年,王实甫弃官归隐,过着游园的生活。他一生写了13部杂剧,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芙蓉亭,贩茶记,西厢记。其中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王师傅西厢记描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
2、王实甫,生卒年与生平事迹皆不详,是元代戏曲作家,元朝大都(今北京市)人。王实甫名德信,大致活动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
3、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但是由于宦途坎坷而放荡不羁,经常出入于歌院戏楼等游艺场所,与倡优有着密切交往。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
4、生平简介 王实甫,(1260年-1316年)。天一阁本《录鬼簿》称他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诸本《录鬼簿》都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
5、王实甫(约1260-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6、王实甫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他一生写下了《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芙蓉亭》、《贩茶记》 等13部杂剧。其中,《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