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板块构造说?
1、这种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活动带所分割,分成的一些不连续的块体称为板块。勒比雄将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很像漂浮在地幔上的木筏,游游荡荡,存在着种种形态的漂移关系。
2、板块构造说的解释 一种关于全球构造的理论。是在大陆 漂移 说、海底扩张说的 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以全球整体的观点 研究 地球科学。
3、板块构造说是一种新的全球构造学说。它认为地球表层是由为数不多的(10—25)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块拼起来的。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板块。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
4、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5、板块构造学说是关于全球构造的理论,是当今地球科学界普遍认同的学说。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三个阶段。 大陆漂移说 德国人魏格纳(A.Wegener,1880~1930年)于1912年提出了这个假说。
玻璃幕墙的分类有哪些?
1、玻璃幕墙的分类一般有以下种类:隐框玻璃幕墙,明框玻璃幕墙,横明竖隐玻璃幕墙,竖明横隐玻璃幕墙,单元体玻璃幕墙等。隐框玻璃幕墙隐框玻璃幕墙是指框支撑结构全部隐蔽在面板玻璃内的玻璃幕墙,优点是简洁明了、显得高端大方;缺点是一旦玻璃与玻璃附框之间结构胶失效,会发生玻璃脱落危险。
2、明框形式与格线 半隐框形式与格线 隐框形式与格线 单元式幕墙 明框形式与格线 “明框”指将玻璃板镶嵌在明框内,构成四边都露出铝框幕墙构件,再将其镶在横梁立柱上,横梁立柱可见,形成了水平和垂直的格线。
3、隐框玻璃幕墙的金属框隐蔽在玻璃的背面,室外看不见金属框。隐框玻璃幕墙又可分为全隐框玻璃幕墙和半隐框玻璃幕墙两种,半隐框玻璃幕墙可以是横明竖隐,也可以是竖明横隐。隐框玻璃幕墙的构造特点是:玻璃在铝框外侧,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把玻璃与铝框粘结。幕墙的荷载主要靠密封胶承受。
4、玻璃幕墙类型 按玻璃幕墙形式,可分为:1)明框玻璃幕墙:金属框架的构件显露于面板外表面的框支承玻璃幕墙。2)隐框玻璃幕墙:金属框架的构件完全不显露于面板外表面的框支承玻璃幕墙。3)半隐框玻璃幕墙:金属框架的横向或竖向构件显露于面板外表面的框支承玻璃幕墙。
5、隐框玻璃幕墙隐框玻璃幕墙是一种外观简洁的玻璃幕墙,金属框隐藏在玻璃背面。全隐框或半隐框可选,玻璃与铝框粘结,主要靠密封胶承受荷载。全玻幕墙全玻幕墙由玻璃肋和面板构成,透明度高,视觉效果震撼。它是一种高档的玻璃幕墙形式,适用于大型商业建筑和高档住宅。
6、玻璃幕墙顾名思义,就是面板材料为玻璃的建筑幕墙。玻璃幕墙包括:斜玻璃幕墙、框支承玻璃幕墙、全玻幕墙及点支承玻璃幕墙。
什么是板块构造?
1、地球的表面称为“地壳”,由厚达数十千米到两三百千米的坚硬的岩石层构成。地壳分为14块,在地球表面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这些独立的移动地壳被称为“板块”。地壳下面是可以缓慢变形的地幔层,板块就在地幔层上部运动。板块的移动速度约为每年1~10厘米,正好和手指甲的生长速度相同。
2、板块构造说是一种新的全球构造学说。它认为地球表层是由为数不多的(10~25)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块拼起来的。板块的块体很厚,一般既有大陆地壳,也有大洋地壳,只有个别板块没有大陆地壳。每一个板块都“浮”在地幔的某些黏性层之上,彼此都能独立地运动,并相互挤压、摩擦。
3、板块(Plate)——岩石圈被大型构造不连续面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块体,这种呈刚性、相对于其它块体或下伏地幔可以发生移动的岩石圈块体被称为“板块”。板块之间通常有三种边界:汇聚型、离散型和转换断层型。
4、地壳分为14块,在地球表面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这些独立的移动地壳被称为“板块”。地壳下面是可以缓慢变形的地幔层,板块就在地幔层上部运动。板块的移动速度约为每年1~10厘米,正好和手指甲的生长速度相同。虽然速度非常慢,但是经过几百万年,几千万年,就可能移动几千千米。
5、板块构造是指地球的外壳被分成几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滑动,在地核上方的岩石内层。与地球的地幔相比,板块就像一个坚硬的外壳。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这一强大的外层称为岩石圈,厚100公里(60英里)。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外部。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又叫做全球大地构造,它是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说的进一步引伸与发展。1912年,魏格纳(Wegener A L)提出大陆漂移学说;20世纪60年代,赫斯(Hess H H)和迪茨(Dietz R S)提出海底扩张理论;1965年,威尔逊(Wilson J T)提出转换断层和板块构造的概念,由此产生板块构造学说。这个学说直到现在仍在继续发展。
实际上大部分的小板块是古板块未完全被俯冲消减的残余部分,如太平洋东岸的几个小板块,可能是原东太平洋板块的组成部分。 板块的驱动机制 虽然板块构造学说早已得到地质学界的认同,但是板块的驱动力问题仍未达成共识,这是因为大部分的板块驱动力理论都处于假设阶段,目前尚无法以实验或令人信服的方式予以论证。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又根据大量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底地貌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提出的学说。因此有人把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称为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发展的三部曲。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中国板块构造格局
板块构造格局分析表明,中国境内可以造成大规模油气聚集的海相盆地主要发育在塔里木、华北、扬子克拉通之上的中晚元古代—三叠纪地层中,其中以叠置中、新生代陆内坳陷盆地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成油气条件最佳,其次是叠置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的渤海湾、南华北、苏北、江汉等盆地。
中国大陆和海域北邻西伯利亚板块,西南为印度板块,东部和东南部为西太平洋正在发展的沟、弧、盆系,地壳结构复杂。中国大陆和海域是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扬子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等长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由众多微、小陆块多期次拼合而成的复合体。
晋宁期以来的板块体制,自晋宁期至印支期属古板块体制,此后板块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进入现代板块体制。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
中国大陆是一个整体,属于欧亚板块。我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深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运动的影响,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四川汶川大地震就处于中国大陆中部一条纵贯南北的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即中国南北大地震带上。在这条带上,集中了我国有历史记录以来一半的0级以上的大地震。
经印支运动中国古大陆形成以后,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中国大陆,三面受挤。受大陆南缘中、新特提斯和东缘太平洋构造体系的控制,中国大陆构造格局受到强烈改造,同时产生一系列类型不同、大小不等的盆地。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