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春节习俗(过年的节日风俗)

十日日十日日 07-06 40 阅读

各地过春节的风俗

老北京年俗庙会:旧时北京的过年习俗,如厂甸庙会等,闻名遐迩。年初二,香客们早早出发,前往财神庙祈福,多数骑自行车,身着绸缎棉袍,头戴细毡礼帽。他们顶风而行,寓意新一年迎难而上。东北年俗:除夕夜,北方人吃饺子,寓意守岁迎新。饺子中藏硬币或果仁,谁吃到代表好运连连。

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了驱邪求吉,有的地区在煮饺子时会用芝麻秸,象征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味着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希望人丁兴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朝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诗也提到了春节燃放爆竹,可见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由来已久了。在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炮仗”“鞭炮”“炮”等。

广东 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汕地区春节会吃菜_、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上海 上海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买春联、年画和“门神”。

北京习俗 北京的春节习俗独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各类庙会。如厂甸、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和白云观(初一至十九)等,都是北京春节期间著名的庙会场所,充满了京味儿。 内蒙古习俗 内蒙古的春节被称为“白节”,寓意纯洁无瑕。

中国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

内蒙古春节习俗 蒙古族人民在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进行赛马比赛。

内蒙古春节习俗:蒙古族人民在除夕之夜会品尝“手把肉”,以此庆祝团圆。正月初一的凌晨,年轻一代会向长辈敬“辞岁酒”,随后骑马串蒙古包,向长辈叩头祝福,并饮酒跳舞。期间,青年男女还会参加赛马和高脚比赛。

汉族 初一吃饺子、放鞭炮,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互相祝贺。鄂伦春族 除夕,全家晚餐,青年人叩头请安;午夜,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拜年请安,跳转圈集体舞。

全国各地过春节的习俗

上海:上海人在腊月廿四庆祝“灶神”上天奏事,这一天的习俗为春节的准备拉开序幕。廿三之夜,家庭会举行“送灶”、“祭灶”活动。廿五,诸神下界,人们开始打扫家内外,准备迎接新年。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忙碌制作汤圆和年糕,同时准备新衣和新鞋,购买春联、年画和“门神”。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祭祖 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扫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这都是怀念故人。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

上海 上海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买春联、年画和“门神”。

北京习俗 北京的春节习俗独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各类庙会。如厂甸、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和白云观(初一至十九)等,都是北京春节期间著名的庙会场所,充满了京味儿。 内蒙古习俗 内蒙古的春节被称为“白节”,寓意纯洁无瑕。

春节期间庆祝活动丰富多样,包括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等活动。 祭祀神(祖)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报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