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之死(嵇康是被斩首而死的吗?)

十日日十日日2023-10-08114 阅读0 评论

嵇康是被斩首而死的吗?

嵇康是被斩首的。司马昭数次要求他当官,都遭到嵇康的拒绝,司马昭非常生气。一次嵇康的朋友吕安被诬告,嵇康为其辩驳时语言触犯司马昭,被捕入狱。后来钟会进谗,司马昭最后判嵇康死刑。

嵇康之死(嵇康是被斩首而死的吗?)

嵇康的儿子后来怎么样?

嵇绍(253年-304年),字延祖。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西晋时期名臣、文学家,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

嵇绍十岁时,嵇康被掌权的司马氏集团杀害,他也被迫退居乡里,不得出仕。后在山涛劝解下被举荐为秘书丞,历任汝阴太守、豫章内史、徐州刺史、给事黄门侍郎等职,累授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封弋阳子。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嵇绍出任侍中,惠帝反正后,仍居原职。

永兴元年(304年),朝廷攻讨司马颖,嵇绍被恢复官爵。奔赴荡阴时,正值王师大败,百官奔走,嵇绍拼死保卫惠帝,最终遇害。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及琅玡王司马睿相继表奏其忠,累赠太尉,谥号“忠穆”。有文集二卷,今已佚失。《全晋文》、《晋诗》等辑录有其诗文。

嵇康的儿子后来投降了司马氏,在司马氏的西晋朝廷为官

嵇康死了之后,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朋友山涛。而山涛受到司马昭的重用,后来嵇绍也在司马氏朝廷为官。司马衷继位之后,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嵇绍为了保护司马衷,被叛军杀死。嵇绍的血溅在了司马衷的衣服之上,司马衷下令属下不要洗这件衣服,司马衷说:“这是忠臣的血,不要洗去。”

嵇康之死(嵇康是被斩首而死的吗?)

公元304年,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晋惠帝北征成都王司马颖。在荡阴,司马颖大败司马越,并包围了晋惠帝的车队。当时,嵇绍跟随晋惠帝同行。面对血淋淋的屠刀,文武百官和侍卫随从都四散逃命,只有嵇绍一个人留下来,誓死保卫晋惠帝。最后,晋惠帝得以幸存,嵇绍则被乱箭射死。

山涛举荐嵇绍,发生在晋武帝灭吴之后的太康年间,这时候,距离司马氏政权杀死嵇绍的父亲嵇康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因此,要不要出仕为官,辅助司马代政权,对于嵇绍来说,确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进入仕途之后,嵇绍果然不负众望,从秘书丞转任豫章郡内史。元康初年,嵇绍又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后征召为御史中丞,未拜受,又任侍中。

公元304年,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晋惠帝北征成都王司马颖。在荡阴,司马颖大败司马越,并包围了晋惠帝的车队。当时,嵇绍跟随晋惠帝同行。面对血淋淋的屠刀,文武百官和侍卫随从都四散逃命,只有嵇绍一个人留下来,誓死保卫晋惠帝。最后,晋惠帝得以幸存,嵇绍则被乱箭射死。

嵇康拥护曹魏王权,不与司马昭合作,最后死于司马氏之手。而身为嵇康的儿子,嵇绍却在成年后辅助司马氏政权,并为司马氏战死。表面上看,父子二人的行为有些矛盾。但实际上他们都捍卫了儒家最为基本的精神内核:任何篡位,试图颠覆儒家人伦纲常的人,都会遭到他们的誓死反抗。说到底,他们父子二人都是舍身求仁,以身殉道。

嵇康家书原文及译文?

三国魏·嵇康

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若心疲体懈,或牵于外物,或累于内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议于去就①。议于去就,则二心交争,二心交争,则向所以见役之情胜矣。或有中道而废,或有不成一匮而败之②。以之守则不固,以之攻则怯弱,与之誓则多违,与之谋则善泄,临乐则肆情,处逸则极意。故虽繁华熠耀,无结秀之勋③,终年之勤,无一旦之功,斯君子所以叹息也。……

不须行小小束修之意气④,若见穷乏而有可以赈济者,便见义而作。若人从我,有所求欲者,先自思省,若有所损废,多于今日,所济之义少,则当权其轻重而拒之,虽复守辱不已,犹当绝之。然大率人之告求,皆彼无我有,故来求我,此为与之多也⑤。……

夫言语君子之机⑥,机动物应,则是非之行著矣,故不可不慎。若于意不善了⑦,而本意欲言,则当惧有不了之失,且权忍之。后视向不言此事⑧,无他不可,则向言或有不可,然则能不言,全得其可矣。……

外荣华则少欲⑨,自非至急,终无求欲,上美也。不须作小小卑恭,当大谦裕⑩;不须作小小廉耻,当全大让。若临朝让官,临义让生,若孔文举求代兄死⑪,此忠臣烈士之节。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知。彼知我知之,则有忌于我。今知而不言,则便是不知矣。若见窃语私议,便舍起,勿使忌人也。或时逼迫强与我共说,若其言邪险,则当正色以道义正之。何者?君子不容伪薄之言故也。……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