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赏析(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十日日十日日2023-10-1371 阅读0 评论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安娜卡列尼娜是彼得堡上流社会一位美丽,纯洁而热情洋溢的贵妇人。她16岁时即由姑妈作主,下嫁给比自己年长10岁的高官卡列宁。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卡列宁只是一架官僚机器,除了投机钻营,别无所长。结婚十余年,安娜从未体会到爱情的滋味。她只能将自己的全部柔情都倾注在儿子谢辽莎身上。

但是有一天她邂逅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被他的风采深深地吸引了。渥伦斯基也一见钟情,狂热地爱上了安娜。

本来,偷情苟合在彼得堡上流社会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是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却遭到了上流社会的唾弃。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对彼得堡上流社会虚伪、不道德的生活构成了挑战,是因为他们违反了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要知道,彼得堡上流社会虽然是一个男盗女娼的渊薮,但是维持表面上的“体面”却是人人信守的法则。

而安娜却在从马赛场回家的路上向丈夫坦白了自己与渥伦斯基的私情,并且要求离婚!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当然为上流社会所不容,更为卡列宁所不容。为了不影响自己仕途发达,也为了惩罚安娜,他坚不离婚,并且不让安娜得到自己心爱的儿子。

更有甚者,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渥伦斯基也动摇了。他开始频繁出入贵族议会,并渐渐将安娜的爱情视为束缚。所以当安娜听说渥伦斯基的母亲正为他择亲的时候,她终于绝望了。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儿子与情人,她生命的两大支柱,相继坍塌,她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围绕列文展开的。列文与安娜一样,也在生活中追寻真、善、美、所不同的是他最后不仅得到了爱情,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可以说,他的结局是对安娜的探索作出的回答。

安娜卡列尼娜是个好女人吗?

安娜卡列尼娜是个好女人。

安娜·卡列宁娜在托尔斯泰的笔下是典雅、高贵、端庄的。她热情而又大胆,美丽又不失智慧。这是在任何时代都少有的优秀女性,这是可以满足男人一切幻想的完美女神。

也许从结果上看,安娜·卡列宁娜是不幸的。但是我认为托尔斯泰的态度不在于此。

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你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安娜·卡列宁娜非常的崇尚自由且不愿被生活所束缚。也正是这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与19世纪后叶的俄国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7分钟读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死之前还觉得她有太多缺点,她死后反而开始同情她了。并且在心理上居然有点痛快,不是说觉得她该死,可能是把自己带入了她的角色。我终于死了,你们都如愿了吧,都该闭嘴了吧。

尤其是看到弗龙斯基那时的状态时,心里总算有了一些慰藉。我们抵死都纠缠在一起,你虽生却也不能幸免。这种你死我活的爱情有时候还是会让我震撼和疼惜,疼惜的是求爱的那个。

弗龙斯基对安娜是那种冷漠让我看到自己曾经被对待的模样。心理学里讲,在爱情中我们总是重复自己的状态爱上同样的人,以至于被这种冷漠再次迷惑。安娜在卡列宁身上没有感受到过爱情,弗龙斯基使她感受到爱情的滋味。然而一旦得到就再也不愿失去,一但不再感受到爱,她就开始了不安起来。

列文跟基帝的爱情太美好,所以不动人心魄。大概就是因为太美好,所以就不敢奢望了,只能在安娜这种破碎的爱情里寻求自我安慰和情感共鸣。

列文很像《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和安德烈。看完毛姆对他的描述和评价后,我在想列文这条自我救赎之路是不是作者在写他自己。

列文这个人在生活中是会喜欢他的,真诚善良不虚荣。他跟基帝有同样的特质,但是在书里面却不喜欢他们两个。为了善良而善良,时刻提醒自己要善良。虽然他们本身就是善良的,但是两人却似乎总在有意无意标榜自己的善良和纯洁。

卡列宁有时候我觉得他很可怜,虽然他有可恨的地方,他的可怜之处却容易被忽略。为什么说他可怜呢?卡列宁和安娜相比,安娜是已经觉醒的人。如若说两人从前是睡着的或者是机器人那么安娜已经醒过来了,她有了寻求爱的意识,正在进行一场变革。而卡列宁自始至终没有醒来依旧是机器人。如果把这看作是一场机器变革的话,作为人类就没有办法不同情卡列宁,同情他的不自知。而且总觉得长大后的谢廖沙或许会成为第二个卡列宁。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