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觉醒年代大结局解说?)

十日日十日日2023-09-09104 阅读0 评论

觉醒年代大结局解说?

李大钊遇害 陈独秀赴广东发展教育事业

《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觉醒年代大结局解说?)

李大钊正式宣布,《新青年》将会成为共产主义后方阵地。陈独秀决定去广东发展,他一走,《新青年》杂志就得由其它人管理。李大钊与陈独秀到野外谈心,胡适也一同随行。陈独秀向李大钊解释自己去广东的原因,他觉得广东的教育事业太落后了,于是决定去广东,为当地的事业做一份贡献。胡适认为《新青年》杂志已经变味了,以前《新青年》还算是一本学术杂志,如今《新青年》政治色彩过于浓厚,极有可能成为政府斗争的一种工具。胡适跟陈独秀和李大钊共事多年,他依然没有改变最初的想法,始终不愿意看到学术与政治有交集。

法国巴黎,吴稚辉刻意刁难在法国求学同时兼职的中国学生,故意禁止中国学生加入勤工俭学组织。学生们弄清楚是吴稚辉在背后捣鬼,无不群情激奋。有学生建议用武力手段讨要说法,周恩来做事情冷静沉着,他提议去找吴稚辉理论,而后再做定夺,学生们认为周恩来的提议不错,于是集结成队找吴稚辉算账。吴稚辉面对学生们的指责,否认自己禁止中国学生加入勤工俭学组织。

学生们不听吴稚辉开导,陈延年和另一个学生留了下来,俩人代表学生们与吴稚辉谈话,吴稚辉希望陈延年相信他,陈延年却不讲情面,不听吴稚辉劝说,双方话不投机半句多,陈延年与同伴转身就走,扔下满脸哭脑无奈的吴稚辉。

毛泽东上门拜访董必武,向董必武了解一些民情。董必武对长江码头工人有详细的调查,长江码头工人工作辛苦,收入却低得可怜,很多长江码头工人病了或吃不饱饭,衣不遮体死得凄惨,毫无一丝身而为人该有的尊严。

觉醒年代中学生结局?

在最后的大结局当中,陈氏兄弟牺牲了。陈延年与陈乔年在20多岁的时候英年早逝,而且他们都死在了为祖国贡献的道路上。陈氏兄弟两人要到法国去勤工俭学,父亲陈独秀拎着大包小裹向他送行,而且在包里还放着他亲自为两个儿子炒的南瓜子。

《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觉醒年代大结局解说?)

在开始送行的时候,父亲还不忘与两个儿子用寒暄的方式化解因为离别而带来的悲伤,但是当兄弟两个人拿着父亲带来的东西上车后,一向将自己情感压抑的陈延年看着父亲忍不住落了泪。他下车一把从后边抱住了自己的父亲,表达了他的不舍。乔年也过来抱住了陈独秀,父子三人相拥,他们彼此之间并没有说过多的话语,但是浓浓的父子情已经溢出了屏幕。

在导演与编剧创作这一段画面的时候,用交叉混剪的镜头表达方式来展现了陈氏兄弟两个人的命运结局。在现实的镜头当中,两兄弟迈着坚定的步伐,带着灿烂的笑容和梦想走向了去往法国读书的道路。但在交叉镜头后的未来,陈氏两兄弟依然迈着坚定的步伐和灿烂的笑容,但是此时他们却满身血污,等待他们的将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看着两个儿子的背影,陈独秀自己热泪纵横,他流的眼泪似乎是早已预料到了儿子的命运与未来,也许陈独秀留下的泪水正是永别的泪水

觉醒年代人物性格特征?

陈独秀·《新青年》

《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性格外向,真诚豁达,桀骜不驯,一身傲骨。他创办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吹响了思想启蒙的号角,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的演讲与蔡元培长者般的谆谆教导不同,其语调抑扬顿挫激情洋溢,表情生动富有感染力,展现了先知先觉者的深邃的思想和澎湃的激情。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