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为什么是唯一被开挖的陵墓?
定陵里挖掘的文物太多了,特别是皇帝及皇后身上的穿的衣服,都是丝织品,没有专业人士进行妥善保管。据资料记载,挖掘人员竟然将丝织物用浆糊裱起来,很快这些衣服就变硬变黑,已经损毁无法修复。
还有一些古书籍由也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见空气阳光后被损毁。所以不再挖掘陵墓。
定陵是明代万历皇帝的墓,解放后由郭沫若主持考古挖掘的。由于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 ,出土的很多珍贵文物见光后很快就变色变质毁坏了。所以周总理决定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不再开挖其他帝王陵墓,留待以后科技水平提高后文物能更好保存再决定是否开挖陵墓。
因为以郭沫若,吴晗等人为主的历史学家。一直打算以考古的名义挖开定陵去看一看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在他们的坚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把定陵挖掘开来。给中国考古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定陵地下宫殿是第一座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古帝王陵寝,也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打开的陵寝。从1956年起,定陵发掘出土了明神宗皇帝、皇后的随葬物品3000余件,由于条件所限,这些稀世珍宝就保存在定陵地面上的几排小平房里,历尽寒暑。
因为定陵的善后工作失误,导致皇家陵墓中大量珍贵文物遗失,这对于后人乃至考古界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好在,在郑老和夏老的倡议下,明十三陵的挖掘工作得以及时喊停,为了保护其它陵墓,不然其所造成的后果,想起就令就胆怯不已。所以定陵在了唯一被挖开的陵基
朱棣长陵发掘全过程?
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等人联名向政务院,请求发掘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陵墓长陵,很快就获得了批准。不过,由于长陵建造面积实在是太大,一时难以找到墓道,考古学家们只好放弃原有计划,决定先找一个小一点的陵墓进行试掘,等积累一些经验后再发掘长陵。
在其他十二陵的调查中,他们偶然发现定陵有塌陷漏洞,由此定陵成了最初上书发掘长陵计划的试验品。
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没有被发掘过。
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中,长陵是安葬明成祖朱棣的寝陵。
明成祖朱棣即皇帝位后, 于永乐七年开始在北京昌平建造长陵,直到宣德二年才最后完成地面建筑。
在明十三陵中,万历的定陵在1957年被发掘后,由于技术原因使得大批珍贵文物损毁。故而对现存的所有皇陵古墓均被严密保护,禁止发掘的。
朱棣墓长陵发掘了没有?
没有被打开,打开的只有定陵,也就是万历皇帝的陵墓。
1955年10月,吴晗、郑振铎等人向国家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后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示原则同意。由于长陵规模实在太大了,为了保证发掘计划顺利进行,考古工作组先期派一支试掘小组,因为当时的技能条件有限,所以就从比较小的定陵初步,然而这支试掘小组仅发掘3天就匆匆撤走了。
明显陵地宫开挖过吗?
没有。李自成攻陷承天后次日即放火焚毁明显陵地面建筑,并开挖宝顶,但因突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而终止。清朝时期,曾下令钟祥府对明显陵遗址妥善保护。建国后明代皇陵发掘的只有定陵。
没有。
明代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县境内,是嘉靖皇帝生父的陵墓,整个陵园保存完好,发现过被盗情况,国家进行过抢救性发掘,但是主陵和陵园建筑保存完好。
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明睿宗献皇帝朱祐杬和母亲献皇后(即章圣皇太后)的合葬陵墓,建于16世纪中叶明正德十四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19年至1566年),历时47年最后完竣。
明末,显陵遭到破坏,据谈迁《国榷》记载,明祟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李自成至承天,…攻显陵,焚享殿”,显陵地面建筑木构部分被毁坏。
清代,显陵在地方官员的干预下,得到了一定的保护。显陵现存的一通咸丰年间的石碑记载着地方官员要求乡里保护显陵的告示。新中国成立后,显陵的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