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水镜先生、卧龙、凤雏、美髯公、小霸王、常胜将军是谁?
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小霸王是孙策。
1、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未知—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2、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3、凤雏-庞统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卧龙先生”?
诸葛亮被称呼为“卧龙先生”我认为原因有2
1诸葛亮,出山之前曾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上。根据地名,所以称之为“卧龙先生”
2诸葛亮智慧超群,拥有超高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与之齐名的三国杰出人物庞统被称之为“凤雏”诸葛亮是唯一能与庞统相比之的。所以自然被称呼为“卧龙先生”
诸葛亮出山之前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上,根据地名,被人称为卧龙先生。再者,诸葛亮智慧超群,自诩为管仲、乐毅。诸葛亮、庞统在当世具有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二人被称为卧龙、凤雏。
诸葛亮被称谓"卧龙",与古时侯的达官贵人,读书人,习武人等稍微社会层次高一点的人生活习惯有着莫大的关糸,诸葛亮有名(亮),有字(孔明),有号(卧龙居士)。这样的习惯廷伸到民国时期而逐渐衰退,现在只有一少部分文人雅士还承袭着这种雅举。诸葛亮号“卧龙居士",与其并肩的是庞统,字士元,号"雏凤″,这二人是荆襄地区年轻一辈的姣姣者,二人都有匡天下之志,才学突出,受到了荆襄一带豪族门阀,文人雅士,智者能人如庞德公,司马徵,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大伽们的赏识,并对外大力吹捧和推荐,特别是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为妻,凭着自已的真才实料和強大的背景,上位是早晚的事。
1,诸葛亮,曾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上,等待时机而后一鸣惊人;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隐居卧龙岗耕读求志,坐论大势而谋定天下三分,因此,诸葛亮成为智慧的象征,卧龙岗亦成为南阳璀璨的人文地标和文化高地。
2,龙不仅是一种神奇的灵物,更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天下英雄豪杰的重要特征;
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在著名的中国古代名著《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概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3,从“卧龙”可以志存高远,智慧超群。
诸葛亮少时就胸怀大志,虽隐居深山,躬耕于田野乡村,仍密切注视着全国形势的发展和各派军事力量的变化,考虑着治理天下的大计。他经常和当地一些名士交往,谈古论今,品评人物,交流对时局的看法。诸葛亮才思敏捷,政治眼光锐利,对问题的认识往往超出常人一筹,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卧龙先生”,把他比做隐伏在隆中的人中之龙。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