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批判胡适之?
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胡适主张研究一些琐碎的具体问题,而放弃对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同时认为《新青年》色彩过于鲜明,应“注重学术思想文艺的改造,声明唬旦杠秆蕲飞搁时功江不谈政治”。
并且在其主编的《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攻击和污蔑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稽之谈,于救国无用,所以多次批判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批判封建儒家思想?
很容易理解。儒家文化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虽然有很多学派,有所损益,但都以孔子的思想为宗主,孔子是其总代表。反对封建思想,起码得有个具体对象,这样孔子和儒家传统思想就成为标靶,被大批特批。且那时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干将,从小学习的都是儒家文化,对之了解甚深,后来经过西方思想的洗礼,以“民主”、“科学”为大旗,十分明白儒家传统道德中哪些说教不符合现代思想,因而批判儒家文化往往能“一击中的”,打到要害上。这也是那时学贯中西的大师层出不穷的原因。
这里还有一点,但从学派上讲,儒家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如果新学派要站稳脚跟,吸引人们注意力,让人信服,就必须把传统儒家思想骂得一无是处,是导致中国即将亡种亡国的罪魁祸首,特别是鲁迅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实质,概括为“吃人”,影响非常广泛,已经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特点。但物极必反,这成为后来全面否定儒家思想的动因之一,以后几十年,中国人一直挣扎在肯定与否定儒家思想的争论中,现在还在继续。
觉醒年代人物分析?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历史课本上。蔡元培,北大第一任校长。在那个动荡不安,国家支离破碎的年代,有太多需要为国流血我们铭记的英雄,所以,对蔡元培的印象,仅仅至于这几个字而已,而这部剧,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蔡先生,看到了这几个字的分量。
他一出场,一身长袍,一副眼镜,个子不高,声音不大,温和儒雅,文质彬彬,可在要不要就任北大校长的问题上,让我看到这温和的背后是坚决,这儒雅的内在是是君子风骨,以天下为己任,为国找出路早已印在他的骨子里。
毛主席评价,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他宽厚温和,他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且把这几个字,作为一切的基本宗旨。为此,他三顾茅庐请陈独秀出山,为胡适回国教书不惜帮其伪造学历,但同时又能任用保皇派例如辜鸿铭等人,发现所有人身上的优点。对待学生们,他从来没有校长的高高在上,反而如长者一般对他的学生们谆谆教导,关怀备至;对待老师们,他没有领导的强硬,反而是他们坚实的后盾,放手信任尊重所有人,但永远在后方支持所有人。他知道李大钊先生为了帮助别人经常拿自己的钱去资助,于是细心到每月扣除一部分家用送于大钊先生夫人手里。
当世之时,中国国人的愚昧落后被外国的坚船利炮打的狼狈不堪,所有人对这个国家的出路都茫然无措,于是,无数仁人志士不惜代价为国家找寻出路。《新青年》无疑是一道曙光,打开了国人的思想,震撼的人们的心灵。而这些仁人志士英勇无畏的奋斗中,因为蔡先生的努力,让他们在北大发芽张叶,并不断的生长。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