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说“艺不少学,过时悔”?
谢谢邀请!古人教育人的警语。拜师学艺要趁年轻,否则老时感到后悔。这是古人经验总结,求学的客观规律,对后学有借鉴、循规作用。以师为尊,没有版权和著作权,对法不吝啬,乐善好施,故古人乐说。
北宋名相寇准的《六悔铭》,整首诗意为教人要及早觉悟悔改。
1、官行私曲,失时悔。
作官时借公营私,失官时才后悔。
今天来看是在告诫所有人,也不仅仅只是为官的人,近些年来反腐倡廉,我们看到了许多以权谋私的官员得到了严惩,这是在告诫我们做人做事一定是要踏踏实实对待,不能有半点虚假,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不能被利益冲昏头脑。
2、富不俭用,贫时悔。
富贵时不省不俭,贫穷时才后悔。
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美德,在现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习古人留下来的美德,学会勤俭节约。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周恩来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不浪费一颗粮食,也不浪费一分钱。
3、艺不少学,过时悔。
少年时不学无术,年老时才后悔。
少年时代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时光,我们应该乘着这个时候好好的学习有用的东西。古人还有警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仲永他天资聪颖,能指物做诗,但他不注意后天的学习。他父亲觉得他有天赋,便带着他去给别人做诗赚钱,后来他长大成人了,却失去了以前的天赋,泯然众人矣。成了一个普通的人。不要等待错过了才后悔没有好好学习。
这句出自北宋名相寇准的《六悔铭》,教人要及早觉悟悔改。
六悔铭
官行私曲,失时悔。
富不俭用,贫时悔。
艺不少学,过时悔。
见事不学,用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艺不少学,过时悔”说的是年少学艺,事半功倍。少年时头脑敏锐,精力旺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可以奠定一生知识和技艺的基础。如果年少时懒惰荒嬉,只能是“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多少人想到青年时期荒废的时光,后悔得老泪纵横。时光宝贵如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以上回答由互动百科提供,互动百科(www.baike.com)——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
古人都是经验之谈,这是千锤百练的话句。一岁到十三岁,这是记事最重要阶段,学校教育加上父母亲引导示范教育是走向成功之路的基础。再到青少年时期自己辩解是非能力渐渐提高,还必须有外环境和内环境高素质的引导,才能成为优秀人才。
等到我们这个阶段,手里拿着手机四处要家人给自己找手机,这种事经常发生,己经老年遗忘症了!还有什么可学的。
谢邀;试答:世界万物向上。一草一木,都是按时令自我陶醉的。人也一样,根据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思想与环境去寻找自己的志向与目标。这是万物与人类自我生存能力所致。
如果人少年缺了志向,也是正常的。因为他认为不需要去那么做。自然有他的生存空间。如果他的生存空间不够,他就会去寻求另一个自己的空间生存下去。
如果人在少时荒废后有悔,则多是有自知之明。如果有自知之明人,他就会重新爬起而大器晚成。本能所令。
前人有很多感悟,总怕后人走弯路而不断提醒如何让后人过的更好,能听进去的后人就成了人才;听不进去的就都也有饭吃。就这样有了“三代兴衰”。世上没有后悔药,破碗破摔正常现象! 谢观看,多提宝贵意见!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