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儿童团员为红军捐了什么车?
《时刻准备着》刊发的《破铜旧铁立刻变成杀敌枪弹》一文,说的是1933年底瑞金儿童团为支援红军捡拾子弹壳的事例:“瑞京(今瑞金)下州乡在儿童团大会后,不上两点钟,便收集子弹壳一百四十多粒,铜器七八斤;还有区乡,收集洋造的花机关枪子弹和步枪驳壳枪子弹……”
据曹春荣介绍,1933年10月底,兴国官田兵工厂迁往瑞金冈面。虽然它是苏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全、技术最先进的兵工厂,但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封锁之下,仍然物资奇缺。因此,瑞金各地儿童团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捡子弹壳、收集废铜烂铁等为兵工厂提供物资。
此外,少共江西省委儿童局曾在1933年4月召开联席会议,号召全省儿童团行动起来,募集购买飞机的经费。此次会议之后,仅在4~5月间,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各地儿童团便募集到大洋994元,最终成功为红军部队捐献了一架“红色儿童号”飞机。
我好慌啊,实弹射击馆手欠拿了个弹壳,有问题吗?
经典剧精彩——飞马来答!
没事没事,国家法律规定个人不能私藏枪支弹药。但是使用过的弹壳,弹片不在禁止之列,军品收藏有很多用弹壳做的工艺品,高机弹壳做的拐杖,步枪弹壳做的坦克、军舰、飞机模型,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里有销售。
我甚至还在某古玩市场见过,155mm炮弹壳做的工艺品,当然那上面的弹头的后加工的,整个加起来高度快有一人高了,非常威武霸气。
一堆傻❌在胡咧咧啥呢。
就弹壳,没装药,没弹头,就一金属皮,有什么可违法的?
我朋友当年在军队,他对象拿了一颗56半的弹壳,根本没事。你去自己百度查也一样。
我自己估摸着,你要是存数量较大的弹壳,可能涉嫌违法,因为弹壳这玩意也能复装。
回收太费事扔了又可惜,在二战和现代战场上,舰炮弹壳都是如何处理?
二战时期的战场上,枪械。坦克都留在战场上了。更别说弹壳了。撤军的时候人员带走都很困难。有很多武器都留在战场上了。胜利的一方因为作战任务。所有的武器弹药都是就地销毁了
二战时期口径高于203毫米的舰炮都不用担心弹壳回收问题,因为这些大口径舰炮是不会产生弹壳的,它们都是使用药包的形式发射,而要考虑弹壳回收只有口径低于203毫米的舰炮才会考虑回收弹壳,不过在激烈的海战当中肯定不会想着回收弹壳,弹壳回收只有在战后打扫战场时才会回收。
在二战时期的炮塔里面有些是有放置弹壳的地方的,而今天的舰炮为了缩小舰炮体积一般都会选择将弹壳抛出甲板,在之后才将弹壳回收到指定的地方。至于说回收费事那也没办法,二战时期的弹壳那可是全是铜的呀,而且海战后的弹壳可不是只有几十个,有的甚至有几吨之多,回收弹壳都是正常的事。
回收是费事,但都是钱啊,尤其是二战时期大规模作战,弹壳都属于战略资源肯定得回收啊!当然二战跟现代不一样。
二战时期:
二战初期海战还是被巨舰大炮所统治,一场海战下来,会打出去无数发炮弹,产生无数弹壳,战争打的就是钱,这些炮弹弹壳一般都是铜制的,这都是战略物资,战争白热化的时候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大规模战争各国都会回收铜制弹壳。就拿二战英国来说,德国占领法国后,用潜艇封锁英国本岛,英国国内物资匮乏,一多半的铜矿都会用于弹壳生产(包括炮弹跟子弹壳),这种时候舰炮的弹壳是必须要回收的;德国更不用说了,以一己之力对抗半个世界,铜矿更是缺乏的要命,更得回收,德国为了节约铜很多弹壳都是复合弹壳;日本更不用提了;美国铜矿多,财大气粗有可能会浪费些,但是战争后期他也是要回收的。
再来说说舰炮,不是所有的舰炮都产生弹壳,相对来说大口径舰炮是不会产生弹壳的,它采用的是弹、药分离发射,比如406毫米口径的舰炮,发射时先装弹头,后装发射药包,发射药包放多少都是提前计算好的,像这种就没有弹壳;而如果是130毫米舰炮,那么它就是定装弹,发射药跟弹头一体的,发射时就会有弹壳。不光舰炮就是陆军用的火炮都是如此,大口径采用的是弹、药分离,不会抛出弹壳。
当然回收弹壳这事都是战后清理战场时干的,正在海战时肯定顾不上收集弹壳,对陆攻击时可能会边收集边开炮。这些抛出的弹壳肯定要占地方,搞不好也会掉到海里,如果弹壳在军舰上收集要方便一些,如果掉到海里有机会也会捞一把。
现代舰炮:
现代军舰都是超视距作战了,主要武器都是导弹,舰炮用到的就很少了。平时训练、巡逻、打个海盗啥的会用到舰炮,产生的弹壳不会很多;尤其现在铜矿匮乏的国家,普通弹壳都是用钢制的,很廉价,不回收二次利用也无所谓;不过现代很多弹壳都用于艺术品了,那些坦克飞机的模型一类,我家里还有好几个这种模型。就像军舰上的近防炮,比如730近防系统30毫米口径7管加特林机关炮,一秒钟蹦出来N发弹壳,这种也会回收。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