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给客人哈达是什么意思?
有白色和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白色、绿色、红色、黄色。白色的哈达是象征纯洁、吉利的;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它是献给活佛或近亲时做阿西(彩箭)用的,为最隆重的礼物。
尼泊尔给客人哈达是藏文化在尼泊尔流行和传承的一种礼仪体现,是对客人的尊敬和贺意。
白色哈达象征白云,蕴含着人间一切纯洁、善良、吉祥、美好的内容。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
哈达是蒙古族、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等。
哈达是藏民任何阶层的人物,在来往时最通行的一种礼物。哈达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藏文化流行的地区包括尼泊尔、不丹和俄罗斯布里亚特等地都有此习俗。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出自哪里?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是2012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谢国琴。主要讲述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传奇一生的故事。 直译是: 世间哪里有让你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辜负如来,又不辜负她。 作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不可以有爱情的,他却爱上了一个女孩 所以一直处在矛盾中,才会有“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感慨 这里面,“如来”指的是佛法,“卿”指的是他爱的女孩 原文是:“自惭多情污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他表现这一矛盾的诗有很多,再比如: 若依了情妹的心意,今生就断了法缘; 若去那深山修行,又违了姑娘的心愿。 贡布小伙的心,好像蜜蜂撞上蛛丝。 刚缠绵了三天,又想起佛法无边。 默想上师的尊面,怎么也没能出现。 没想那情人的脸蛋儿,却栩栩地出现在眼前。
英国为什么不把尼泊尔并入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包括今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缅甸。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国家可以说都离当时的尼泊尔很近,而且当时的尼泊尔也符合英国的扩张方向,但是为什么在1814年侵略尼泊尔之后仅仅签订了《萨高利不平等条约》,而没有把尼泊尔并入英属印度呢?
(当时英属印度与尼泊尔的地理位置)尼泊尔当时已经向清朝俯首称臣,继续占领会破坏当时与清政府的外交关系
18世纪70年代,尼泊尔开始四处扩张,先后两次入侵西藏,但是都被乾隆击退,从此对乾隆俯首称臣,每年对清朝进贡。或许是有了清政府这个靠山,又开始向当时东印度公司下殖民地印度发起战争,当时英国北京寻求通商失败,英国此时也在寻找能够打开中国市场的入口,他们决定从西藏入手,双方都想到了一起,那就打呗。廓尔喀人骁勇善战,但是英国军事力量强大,英国可以说是用人海战术以双方8比1的伤亡比进行战斗,期间尼泊尔也向清朝求救但是清朝政府当时也是考虑到与英国这个大国的关系没有向尼泊尔提供援军,这以后也影响了清朝与尼泊尔的关系。或许是英国考虑到之后要与清朝建立商贸关系,不好意思占领尼泊尔,因为那样对于已经向清朝称臣的尼泊尔划分到英属印度是对清朝的不尊敬。还有人说,当时嘉庆帝安排驻守边疆的赛冲阿私自对英国和尼泊尔的战争进行了调和,英国怕清朝会介入战争,放弃了战争。
割让土地,事实上已经达到了殖民的目的
英国是为了通过尼泊尔打开西藏这个入口,入驻清朝市场,通过签订了《萨高利不平等条约》已经割让了相应土地,达到了可以通过尼泊尔作为媒介进入清朝通商的目的,没必要再去用重大的兵力损失去征服尼泊尔,而且虽然英军能胜出,但是战争的形势始终是不利于英国的,只是国力压倒性的强盛而已。再者,虽说是尼泊尔只割让三分之一的国土,但是其实政权已经大半归属英国,实质上已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只是英国没有明说尼泊尔属于英属印度。
之后尼泊尔经常有反英的战争发生,直到1923年英国承认尼泊尔独立,并且签订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总的来说,当时英国对于尼泊尔的控制牵涉到清朝政府,以及考虑到战争的损失,综合考虑多方利益,放弃了将尼泊尔归入英属印度,但是对于英国目的已经达到了。
18世纪初,英国侵入印度,开启了在南亚地区的殖民扩张,近百年间,英国先后将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缅甸等地区囊括为属地范畴,那么与这些地区毗邻的尼泊尔为什么得以幸免呢?我们试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英国的殖民目的。众所周知,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在对外殖民扩张中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益,简单点儿来说就是赚钱。英国侵入印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更大的纺织原料产地,当然,它肯定不会放弃中国的巨大市场。如此看来,似乎拿下尼泊尔是势在必行,但在两国《萨高利条约》签订以后,英国实现了对尼泊尔的控制,实际上已经打通了通往中国的道路,那么继续兴兵继续讨伐尼泊尔就没有意义了。二是担心清政府的介入。沙阿王朝本身自己就不太安分,在入侵西藏失败后被乾隆皇帝重重打脸,随即向清王朝称臣纳贡,这实际意味着沙阿王朝有了清政府的大靠山。有了靠山以后更是膨胀,向印度南下,于是发生了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冲突,给了英国北进尼泊尔的借口。东印度公司强大的军事实力让沙阿军队吃了不少苦头,于是沙阿王朝反复向清政府求助,然而,清政府并没有理它。虽然清政府没有直接介入,但增派了大军到边境戒备,这无疑在心理上给英国带来了压力。考虑到英国与清王朝的贸易诉求,英国断不想清政府介入,伤了和气,因此也就点到为止。
三是客观状况的制约。这里所说的客观状况主要指尼泊尔的政治状况和地形条件。尼泊尔是个山地国家,国土基本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这样的地理环境加之以廓尔喀武士的英勇善战,让英国殖民者的近代化武器并没有尝到多少甜头。同时,多山的地理条件也造就了较为分散的政权结构,这无疑加大了印度侵吞尼泊尔的难度。廓尔喀战争使得英国殖民者步履维艰,损兵折将,即便继续打到加德满都,战争变成游击战,英国人可能会陷入泥潭,这也客观上影响了英国殖民者的决断。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友提供,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